8月27日至29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海洋浮游生物监测传感器的研制及系统优化”的项目,在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的 “探索一号”科考船上进行了为期3天的规范化海上试验,圆满完成了项目在南海的海试任务,通过海试验收。
图为“探索一号”科考船
浮游生物原位传感器(以下简称原位传感器)是由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海洋浮游生物监测传感器的研制及系统优化”的项目成果,该设备可以对多种海洋浮游生物如桡足类、水母类、箭虫类、仔稚鱼、夜光藻等浮游生物进行原位监测和智能识别,在海洋生态管理和生态预报与预警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图为浮游生物原位传感器及投放过程
本次项目规范化海试验收由科技部组织,在中科院深海所“探索一号”南海航次上进行。来自国家自然资源部北海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七一〇研究所、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及北京中冶锐诚等单位的多位专家组成专家组,根据《海洋仪器设备海上试验管理规范》的要求,全程参与现场验收海试过程,查验参试仪器下水前后的外观状态及功能实现等,确认所获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及有效性。
专家组对浮游生物原位传感器在海试中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一致认为,原位传感器的拍照能力、续航能力、拖曳能力、最大工作负载能力及图像识别能力等均达到了合同指标要求,并认为该仪器对提高海洋浮游生态调查效率,服务海洋生态灾害监控与预警管理具有关键作用,一致同意“浮游生物原位监测传感器”通过海试现场验收。(应轲臻)
图为专家现场查验
图为原位获取图片及图像的智能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