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按照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各教职工党支部在疫情防控期间各项工作不松懈、不缺位,引导广大党员在抗疫时期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勇于进取,尽责担当、充分发挥教职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此期间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
疫情面前,有人总是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在抗疫阵线中担起一份重任,只因为他们有着一个光荣的名字——共产党员。本期将为您带来“85后”党员彭媛媛和“50后”党员李晓燕的抗疫故事。不同的是年龄,不变的是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彭媛媛:临危受命 勇担重任
为更好地关心服务在鄂教职工,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由院党委批准,在鄂教职工临时党支部于2月10日正式成立,成为联系学院和在鄂教职工的桥梁,彭媛媛老师克服教学任务繁重且经验不足的压力,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成立之初,临时党支部组建了8个线上网格服务小组,对32名在鄂教职工进行服务及宣传,党支部以微信群为载体,持续推送抗疫小知识、热点新闻、网络直播课等,鼓励大家积极面对疫情。在了解到口罩普遍缺乏的情况后,第一时间统计了在鄂教职工对口罩的需求,在学院的支持下,为18名有口罩需求的教职工分别快递了30个口罩,解决了大家的燃眉之急,送去学院的关心与问候。
彭媛媛老师录制为武汉加油的视频
支部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如:在线开展“远离焦虑和恐慌,给心灵做个SPA”心理辅导活动,舒缓在鄂教职工的焦虑情绪;自学梅赐琪老师直播课程“不完美的公共管理”,分享学习心得,凝聚抗疫力量;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调研期间对我校在湖北师生的亲切问候,并集体学习了总书记3月2日重要讲话,鼓励在鄂教职工“树立抗疫信心,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坚持下去,取得胜利”。
作为一名年轻的80后,彭媛媛表示感谢院党委的信任及同事们的支持,她与支部年轻人一起,在服务大家的过程中得到了成长和锻炼,并深刻体会到勇于担当是我们党的红色基因和精神追求,作为一名党员应当像所有“逆行”的白衣战士一样,用切实的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和服务师生的初心。
李晓燕:爱心涌聚 情系武汉
李晓燕老师几十年来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热爱学校、关爱学生、热忱工作。她还是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第一批建设者,是创院最初的“十八颗星”之一。
李晓燕老师与学生在一起
李老师将清华党员的基本品质归结为“理想、信念、忠诚、坚定”,也一直以此严格要求着自己的言行。李晓燕老师以一颗高度负责的心,退休前两年接受了我院四个“创新基地”的建设重任,直到去年荣退之前近十年的时间全程参与到基地的建设工作中,并顺利完成三栋实验大楼的圆满交付,缓解了我院科研场地紧缺的燃眉之急。同时,李晓燕老师一直以兼职组织员的身份深度参与到我院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以多年老党员的理论积淀及亲身经历为学生们讲解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新冠疫情发生后,李老师深刻感受此次疫情比2003年的“SARS”更为严峻,从言行上始终做到相信国家、相信党,不信谣、不传谣,提醒身边的年轻人在思想和行动上都做好“病毒”防护工作。
李老师虽然已经退休,但密切关心疫情的发展和学校动态,发自内心地主动关心在疫情期间战斗在一线的年轻人,并积极在学校带头捐款。她坚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终将战胜疫情。
大疫面前,大爱浮现。李晓燕老师作为一名老党员,身先士卒,用实际行动传递着最朴素而温暖的心意。
结语:党员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以不同的方式为抗击疫情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些和平年代的勇士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理想与信念、使命与初心。感谢他们的付出、致敬他们的奉献,让我们共同期待“胜利号角”的吹响。(文/院党办 编辑/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