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我院第十一届学生创新领袖训练营“领客学堂”系列讲座第一讲举办。校党委副书记过勇作“又红又专,全面发展——清华大学学生工作的思考与实践”主题讲座,全体训练营新生营员与辅导员与会聆听。
过勇以习近平总书记致清华建校105周年贺信为引,回顾了一代代清华人接续奋斗、奉献祖国的历史。自“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建立,清华人便怀有“耻不如人”的爱国情怀,从民族救亡到民族复兴,清华人始终走在斗争前列。百年沉淀,造就了独特而典型的清华精神与清华文化。
清华大学厚植于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在长期办学历程中形成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育人理念。蒋南翔任校长期间,结合中央教育方针与清华实际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体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逐步形成并得到全面贯彻。改革开放以来,我校学生工作围绕这一理念,坚持传统、开拓创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在开展思想教育、集体建设、社会实践、辅导员制度、创新创业、发展支持、职业发展等工作实践中发掘出典型的理念与方法,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以需求为导向,通过立标杆、筑沃土、建平台等多方位努力实现学生的“又红又专、全面发展”。
思想教育体系以党建为龙头,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加强新生与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将党支部建设成为集体建设的思想和组织核心。其中清华大学学生党支部书记培养支持计划(“领雁工程”)以党团统筹与校系联动为支撑,通过读书、实践、交流等措施,辅以选拔与激励体系,致力于培养出能够胜任“主心骨”“领头雁”作用的党支部书记。此外,我校还开展针对积极分子建设的“领航”培训班,并紧扣“爱国、成才、奉献”这一时代主题推行主题团日、报告会等主题教育活动;成立博士生讲师团,“学以致讲-以讲促学-讲学相长”;建设网络思政工作阵地,借由新媒体平台、文艺创作唱响时代主旋律,在引领政治思想、引导组织方向上颇具成效。
集体建设体系作为清华特色教育理念,也是思政工作体系的重要一环。以集体作为促进学术交流、加强感情与人格建设、引导职业规划与就业发展的平台,党支部、科研集体、宿舍与社团集体的建设能够引导研究生全面成长成才。在长期实践中,我校集体建设形成了感情建设、学风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等诸多内容,同时涌现出了大批优秀集体。
学生社会实践育人体系以“系统化主题设计”为指引,坚持问题导向,将社会实践与国情教育相结合、专业学习和劳动教育相结合,致力于学生的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促进“知行统一”,其中博士生必修社会实践在创新驱动经济、“一带一路”、党建工作等方面不断深化,取得重大成效。
此外,自1953年“双肩挑”辅导员制度形成以来,我校加强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完整体系,全过程培训体系融合岗前、上岗与日常工作;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涵盖从课程到自主研究的全过程累进,从资金到实践的全方位资源匹配;学生发展支持体系则覆盖研究生奖助资金、心理辅导平台、学生职业发展指导等诸多方面。
最后,过勇提到了清华的责任与担当精神。自疫情防控战打响以来,清华人始终活跃在抗疫前线,积极响应号召开展疫情防控科研攻关、驰援武汉,全校师生参与志愿服务,同时“停课不停学”,保障正常教育教学任务的开展。
过勇强调,应牢牢把握党和国家利益、人才培养、学生工作系统三个全局,着力引导青年学生正确的政治立场与政治态度。新时期清华明确提出了“两个拥护,两个服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标,他希望清华学子在人生观、价值观上,应秉承祖国至上、人民为先,把人生价值的实现与服务祖国和人民统一起来,让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引领自我的成长成才,走出校门后做一名建设国家的排头兵。
图为过勇作报告
图为讲座现场
图为讲座现场部分同学
文:欧阳琳之、肖晓莹
摄影:王亚伟、刘强墨
编辑:姜奕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