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返回
在校生高超在院2020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发布时间:2020-08-27

11.jpg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2018级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生高超。今天是个难忘的日子,南国清华园迎来1600余名深小研。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在院研究生,向各位小研的到来,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同时向悉心指导你们的师长、关心支持你们的亲友,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冲击着既有格局,重塑新的生活方式,在重大考验中每个人又成就着2020年的不平凡。2月3日,清华大学提出“延期开学、如期上课”,57000余名师生云端共会。从此我和各位一样,留下了诸如莫名渴望视讯交流、打开会议软件必先检查麦克风开闭等的独特记忆,好像从未如此盼望过开学。真的站在这里,仿佛回到2个月前见证云上毕业、现场送别部分师兄师姐的时光,望着迎难而上、坚韧不拔开启研路新篇章的朋友们,我想就南国清华的学习生活分享几点体会。

我体会,在南国清华下一秒的精彩可能无法预见,积极拥抱新鲜体验会加速融入。初至深圳,是否曾担心粤语不过关,来了就是深圳人,你终会被深圳的包容与自信所打动;初至大学城,是否留意到三校之间没有围墙,能源环境大楼前是北大汇丰商学院、旁边是工大信息楼,开放的边界增添了获得知识的多种渠道、增加了校内校外、课内课外融合的机遇实践;初报到,你是否曾在院碑前留下印记,犹记刚入学时,还是深圳研究生院,19年3月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正式挂牌成立,校园双语化标识也不断增多,全球胜任力的概念与培训不断深化,未来的可能更多了!与此同时,即将身处不同集体,只有敢于突破认知拘束,积极拥抱自我革新,才能在广阔的舞台上自在绽放。

我体会,在南国清华永远不缺自由交流的环境,把握资源充分交互有助自我成长。我院学科交叉氛围浓郁,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汇聚在一起,开个微沙龙碰撞脑洞开拓思路,从人工智能聊到环境监测,也许一台浮游生物成像仪就诞生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除了自主发起微沙龙研讨,同学们也可以参与优秀朋辈交流,诸如国奖分享会、特奖分享会,以榜样和同行者引导形塑习惯、追求卓越;通过参与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交流营,与青年代表、企业名家激荡创新意识、探索产教融合;通过参与全球胜任力青年交流沙龙、国际新媒体短片文化交流展映等活动,满足多元发展需要。此外,同学们也可以积极地与老师沟通,开放的办公室、自由交流的环境可以激发无穷创造力,助力科学研究和个人成长。

我体会,在南国清华要尝试你喜欢的,坚持你热爱的,无问西东。研究生阶段时间总过的很快,人生选择和规划压力来的突兀,我们会进行一系列的迷茫探索,期待在这一过程中认识更宽广的世界、拥有更坚定的追求。学院会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帮助自我认知。彩虹桥校友导师、Coach教练团助力职业选择;寒暑假社会实践、社会工作锻炼等助力培育公共服务意识;国际交流、大师对话拓展国际视野和专业思考,专业实践、产业实习助力成果转化、解决实际问题。记得送别毕业生师兄师姐时,他们都曾普遍提及通过实践窗口,领略社会需要,将所思所学融入一线实际,真正做到针对性服务研究,找到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

同学们,值此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我祝愿大家在南国清华园里更好地传承清华精神,融入“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深圳品质,积极探索尝试、把握平台资源充分交互、找到热爱的不断坚持,在南国清华园中绽放独特光彩,实现自我价值。

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