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山博士生学术论坛
南山博士生学术论坛是南国清华园学术活动中的最重要品牌活动,前身为清华大学校内博士生论坛,自开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十三届。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论坛邀请深港澳台各高校、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赴深开展高水平、开放式、跨学科的学术交流,旨在搭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互鉴平台。
历届论坛报告数量逾千次,邀请主论坛嘉宾共30余人,包括清华大学双聘教授、深研院兼职教授、中科院院士、物理海洋学家苏纪兰,北京大学原副校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著名经济学家海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招商局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清华深圳研究生院社会科学与管理学部教授顾立基等。
秉持创新的精神和创业的态度,自2008年第一届论坛举办以来,学术交流的深度与广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论坛从第一届的十余所参与高校、三十多篇投稿,发展到第十一届百余所高校、数百篇稿件。2021年6月5-6日线上举办第十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南山博士生学术论坛,为响应国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助力深圳世界创新创意之都建设,汇聚国内外知名学者、优秀研究生齐集深圳,让思想在深圳这一片热土碰撞出火花。同时,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依托深圳毗邻港澳的独特区位优势和地方政策,与已建立合作的港澳台地区高校形成常态互动,并进一步加强和深入合作,拓宽海峡两岸学术交流渠道,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台地区经济、文化、学术精英的合作交流。
历届博士生论坛都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得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广网、金羊网、网易新闻、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清华大学新闻网、深圳特区数字报、深圳晚报数字报等数十家媒体的跟踪报道,对提升我院影响力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图为第十三届论坛主论坛与闭幕式特邀嘉宾报告
图为第十一届论坛开幕式合影
图为陈信文教授(左)、何佳教授(中)、康飞宇教授(右)作主论坛报告
2、“深研潜思”国奖分享系列及特奖分享活动
砥砺学术志趣,强化朋辈激励。”深研潜思“国奖分享系列活动特奖分享会是“清芬学术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系列活动由学术部主办,自2021年3月7日起,历时3周圆满结束,共邀请21位国奖获得者,举办11场分享会,累计参与人数450余人。活动涵盖国际研究生院“6+1”个学科主题领域,实现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医院管理研究院等12个学部、研究院全参与,旨在促进朋辈激励,搭建沟通桥梁,提升研究生学术素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此外,院研究生会邀请每年度“清华大学研究生特等奖学金”获得者赴深与我院同学交流互动。截至2021年3月,我院“清芬学术计划——特奖分享会”已成功举办九期,累计邀请20名特等奖学金获得者来院,参与同学合计1700余人次。
为确保互动效果,院研究生会凝练每位特奖获得者的心路历程,传递榜样力量。2019年12月,第九期特奖分享会邀请了生物医学工程系2015级直博生汪鸿章、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级硕士生曾繁尘来深分享。汪鸿章坚持不懈、执着探索的精神,曾繁尘勇于尝试、珍视当下的生活,激励着每一位清华学子的向上之心。
特奖获得者的故事在同学中引起较大反响,与会同学们在互动交流环节热情高涨,与两位榜样就科研、生活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部分高校代表向我校特奖获得者发出赴港、澳高校交流分享的诚挚邀请,促使清华特奖经验惠及更多青年学子。
图为环境与生态研究院线下国奖分享会现场
图为特将获得者汪鸿章(左)与曾繁尘(右)进行特奖经验分享
图为第九期特奖分享会合影留念
3、微沙龙活动
微沙龙平台是由清华大学校研究生会发起的“小规模”、“常态化”、“跨学科”的交流平台,旨在满足校内师生对于及时、频繁和个性化的学术社交的需求,营造有温度的师生交流氛围。师生们可以自主地在平台上发起学术话题,对此话题感兴趣的师生以3-8人为单位自由聚集,“微沙龙”平台为参与的师生提供咖啡消费劵,为交流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
2018年5月,“微沙龙”平台在我院正式启动,目前,微沙龙共计开展500余场次,总参与量超过1900人次,极大地丰富了我院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活跃了学术文化氛围,促进了不同学科背景同学的交流。
图为我院微沙龙平台启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