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清华大学教学委员会2021年第2次会议审议通过,我院教师王蒲生教授、黄维教授、吴志勇副研究员、张若兵副研究员荣获2020年度“清华大学年度教学优秀奖”。
王蒲生
王蒲生投入大量精力承担我院思政课程教学任务,在课程建设、教育研究、人才培养和教育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我院思政课教师紧缺、学生选课困难、自己身体欠佳的情况下,王蒲生主动承担重任,讲授“自然辩证法”“职业伦理”“工程伦理”“批判性思维”等课程,全年授课141学时,听课人数达1400人。其中,“职业伦理”课程完成院精品课验收,并获评2020年“清华大学精品课程”。王蒲生承担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科研诚信教育读本”、国家工程教指委委托项目“《工程伦理》案例库建设”和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项目“优质课程资源的开放与共享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
黄 维
黄维是我院建院以来首位一人独获两门校级精品课程称号的教师,并荣获清华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优秀教师特别奖”。黄维研发并主讲的校精品课“视觉符号设计”先后6次获得全校课评前5%及6次全校教评前5%,促成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藤铁艺术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并当选首届专委会主任委员,为我院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争取到全国性优质教学资源;另一门校精品课“品牌形象战略与设计”面向研究生和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班(大湾区)开设,教学效果得到选修者一致好评。作为我院艺术硕士项目负责人和Open FIESTA IID的首席教授,黄维致力于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成效显著,得到学生和社会的一致好评,为我院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起到较好的先进示范作用。
吴志勇
吴志勇主讲的课程“大数据分析(B)”,选课学生涉及电子信息大类大数据工程、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智能制造、生物医学工程等多个学科方向,课程规模约150人,是电子信息大类研究生阶段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在课程内容方面,吴志勇将基础理论与最新前沿技术有机结合;在教学方法方面,将课程讲义与课堂板书、课堂交互深度融合,教学效果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课程在全校课堂教学评估中获得理论类教评前5%。吴志勇担任互动媒体技术与设计项目指导委员会委员,积极参与该项目的课程建设。吴志勇指导的学生多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清华大学优秀学位论文等荣誉称号。
张若兵
张若兵主讲的两门课程“电磁兼容”“现代高电压试验技术”于2020秋季学期同期获得学校教评前5%,在“对未来要上这门课的同学,我会推荐这位老师”这一考察指标的全校前30名教师榜中,张若兵所讲授的课程名列前茅。张若兵多年来坚持认真备课、上课,潜心教学研究,不断提升教学技能,注重教学方法创新,将最新科研前沿融入课堂教学,加强学生对学科的了解和使命感,全面地践行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教育理念。张若兵参与校企协同创新,探索适应国家能源战略的高层次应用型硕士培养模式项目和海洋能源工程交叉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项目建设,作为项目的骨干教师和指导委员会委员,研究成果荣获2014年清华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为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全校营造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清华大学于2017年设立清华大学年度教学优秀奖。该奖项面向全体在职任课教师,每年评选一次,以表彰在年度教学工作中深受学生欢迎和同行的好评、学生评教排名前5%且在教学创新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教师。截至目前,我院已经有19位教师荣获该奖项。
文:王涛、彭媛媛
编辑:叶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