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转眼间,2021毕业季来临,SIGS校园里又一批青年学子顺利完成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他们比入学时更添了一分成熟与稳重,身上散发着着清华人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特质。他们一面收拾着行囊,一面回顾着SIGS校园里的美好时光。他们带着说不尽的青春故事,即将开启新的征程,奔向更远的前方。
我们采访了部分优秀的毕业生,让他们在离校之际为SIGSers讲述自己在校期间的学习科研生活,分享工作和成长的感悟,用独特的方式来纪念青春,把片片真情献给恩师、献给同学、献给学院、献给母校。希望他们在人生新的征程中不忘初心,扬帆远航,同时通过他们的故事助力更多SIGSers乘风破浪、逐梦而行。
金鼎健,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TBSI)2018级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师从方璐副教授。研究生期间负责两个科研课题,以第一作者身份分别于业内国际顶级期刊IEEE TIP和顶级会议ACM MM发表论文2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均获批公开。毕业后拟就业于腾讯互娱。
来TBSI寻找答案
离开SIGS校园前的最后一晚,我绕着校园走了一圈,发现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能勾起我无数美好的回忆。不经感慨,硕士3年过得实在是太快了,刚来学校报道的那个雨天,仿佛就在昨天。
回想起当初选择南国校园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TBSI原院长张林老师的一句话:“很多时候,学术圈离工业界太远,我们想要建立联通两者的桥梁。”我本科的专业偏向于科研,虽然有趣,但有时也会令我对做这个课题的目的与意义感到茫然。我在论文中常会写道,“此成果有望在未来产生很大的影响。”但这个“未来”有多远?等这个“未来”来临时,会不会有了更好的替代方法?对于这些问题,我无法回答。为了更进一步探寻自己的科研之路,我来到了TBSI寻找答案。
拥抱全新的心态
初到TBSI,我感觉到很踏实,因为我在这里亲眼看到了很多落地的科研成果,以及为实现科研成果落地而奋斗的人们。远到诺奖、图灵奖得主,近到实验室的师生,每一个人的眼里都充满了光,正是这种光,告诉我什么叫做对科研的热爱以及敬意。这种光是坚定的,象征着每一位清华人、科研人对自己所做工作的坚定信念。
这种坚定的信念是从何而来的?我想起了实验室韩磊师兄经常说的一句话:“这个工作的意义在哪里?”这是我们实验室每个人产生新的科研想法之时第一个问自己的问题。曾经我在做科研的时候经常本末倒置——先疯狂做实验,等到实验有了点结果之后,再去思考这些结果能应用到哪里,这种思维方式总是把我困在一些技术细节中。经过反思,我明白了如果在做实验之前先明确了最终目的,明确了灯塔的方向,那么即使在过程中发现某一条路走不通,我们也可以随时跳出来,根据自己明确的目标再换一条路走。
对我来说,这个“灯塔”就是能够落地、对未来的实际应用具有影响力的成果。所以,我瞄准了行业内的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希望做一些我在文章中可以自豪地说:“Our work is commercial”的工作。听起来好像有点热血,但实际上过程还是很波折的,往往都是希望过后跟随着失望。曾经有一次,我费尽心血做了大半年的工作,到头来发现最初的理论假设有一部分是错误的,导致研究无法继续推进下去。即使内心很不甘,但不得不承认这个结果,最终还是要舍弃自己大半年的心血,打起精神,重头再来。我觉得研究生期间自己的提升,很大一部分在于自己心志的磨练。
尽人事,听天命
记得国际研究生院党委书记武晓峰老师曾经说过:“人成长成熟的第一件事,就是认识到自己的平凡,但是接受平凡不等于自甘堕落。”尽人事,听天命,我们既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也要做好即使努力做十件事,只能成一件事的心理准备。我想告诉师弟师妹们,对待任何事情,想就去做,多挑战、多尝试,这不单指科研,还包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一直在践行“多尝试”的原则,无论是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还是当b站的“up主”,做独立游戏等等。做这些事在短期内不一定会有显著的回报,但至少我能确定一点,那就是在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多尝试和挑战新事物,不断发现和成就更好的自己,将来才不会后悔过去没有去做的事情。
金鼎健参加清华大学校庆跑步活动(深圳站)
金鼎健b站个人账号
最宝贵的财富
三年的研究生生涯带给我最宝贵的财富,不单是科研成果,更多的是身边这群可爱的人。我越来越能感受到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我的亲人、朋友、研途路上的良师益友们共同成就了现在的我。感谢导师方璐老师教给我一丝不苟的做事态度,感谢实验室的同学和我一起并肩作战,感谢“彩虹桥”导师们无私的奉献,感谢家人和朋友们一路的陪伴。
金鼎健(前排右二)与实验室成员团建合影
现在想来,这三年要感谢的人真的太多,在此就不一一列出了。最后要感谢母校和学院,给了我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不断成长,希望我以后能飞得够远,对得起母校和学院的培养。
金鼎健(左二)硕士毕业答辩现场
最后,希望SIGSers在学习和工作中即使再忙,也要把健康放在第一位,要保证规律且充足的睡眠,多做运动,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策划:宣传与公关办
文、图:金鼎健
编辑:叶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