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聚焦功能金属生物分子的合成生物技术开发与医药应用,开展以下三个方向的研究:
(1)生物金属元件的智能设计与发现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挖掘、设计、表征具有特定金属结合功能的蛋白质/多肽元件,包括以下研究内容:
通过人工智能驱动的预测与设计,创制具有目标金属结合活性和功能的新颖蛋白质/多肽结构;
实验解析天然与设计蛋白/多肽中金属活性中心的结构、形成与分泌机制;
整合金属结合位点识别算法及金属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验证并优化设计产物;
研究设计的金属元件在宿主细胞中的适配性、代谢互作规律及其调控机理,发现潜在药物靶点,指导元件优化,并最终构建结构多样、功能明确的生物金属元件库。
(2)功能化金属分子的创制与合成
发展精准金属化修饰技术,构建高效化学/生物合成体系,创制功能强化的金属生物分子,包括以下研究内容:
开发精准金属化修饰技术,实现活性分子的位点特异性金属配体偶联与功能强化;
设计刺激响应型智能递送载体,攻克金属药物分子高效、可控释放的技术瓶颈;
创制高活性、广谱底物适应性的新型人工金属酶;
开发高性能细胞工厂,实现功能性金属蛋白/肽的高效、稳定生物合成。
(3)金属生物医药分子的应用转化与评价
系统评价方向一、二所创制的金属生物分子在重大疾病治疗等领域的应用潜力,推动其向临床应用转化,,包括以下研究内容:
基于活性金属生物分子,开展针对抗耐药菌/病毒感染、肿瘤细胞程序性死亡诱导、肝纤维化抑制、干细胞分化调控等应用方向开展功能验证;
利用生物靶点、类器官、动物疾病模型等多层次评价体系,系统评估金属药物的体内外药效、药代动力学特性及潜在毒性;
研究金属生物分子的构效关系,揭示其跨尺度(分子、细胞、组织/动物水平)的功能机制;优化药物设计,加速候选分子进入临床前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