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23

SIGS毕业生故事 | 孔德强:冲!迎着人生的马拉松

编者按:

    又是一年毕业季,SIGS毕业生们即将怀揣梦想和希望,开启人生新的征程。近期,我们将陆续推出部分优秀毕业生的故事,邀请他们讲述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科研生活,分享他们的精彩故事和成长感悟,希望借此激励更多SIGSers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孔德强,中共党员,2015级生物学专业直博生,师从吴耀炯教授。在校期间曾担任曾任院团委副书记、马拉松协会会长、游泳协会首任会长等职务,策划和组织了活动共计200余次,曾参加各级各类马拉松大赛并获得多项奖励,包括团体赛冠军3次,个人赛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2次。博士期间发表SCI论文4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曾获清华大学“优秀研究生共产党员”,清华大学“优秀共青团员”,清华大学综合优秀奖学金等。

 

转眼间,我来到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已有七个年头了。这些年来,与其说是我见证了学院的一步步变化发展,倒不如说是它为我提供了一个不断成长的平台,同时见证着、帮助着我蜕变。是这座美丽的校园、充满活力的城市给了我锻炼自己的机会,让我成为了现如今的我,且将持续影响着我和我的未来。

 

结缘清深马协:从“有”到“优”的见证

南国校园蕴含着清华和深圳的优势与特色,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无体育,不清华”的体育精神深深感染着每一位师生。同时,深圳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让人充满活力,这座热情洋溢、包容多元的城市,也让我在这里感受到了很好的学术氛围和体育氛围。深圳的多元和包容,也体现在了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学科交叉的特色上,在这里,我结识了许多不同专业的伙伴,大家拥有不同的学术背景,却又因为热爱体育而成了志同道合的盟友,这样的缘分真的非常难能可贵。

出于对体育的热爱,我加入到了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学生马拉松协会(下称“马协”)。马协最初成立于2008年,立足于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面向大学城全体师生及其周边“跑友”招募,属于大学城社团组织,旨在继承马拉松和马约翰精神,传承清华“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宗旨。这些年来,马协一步一个脚印,由最初的院级社团逐步成为专业的广东省优秀社团,我有幸见证了马协的成长。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马协沿袭了清华大学的马协的管理和训练模式,逐渐形成了自己更具规模、成体系的特色。

参加纪念一二·九长跑活动

从无到有,到“你有我有”,再到“人有我优”,在历届马协骨干和前辈们的共同努力,以及师生和校友的广泛支持下,马协不断获得新的荣誉,从院级优秀社团、到校级研究生体育俱乐部、到深圳市优秀学生社团,再到广东省优秀学生社团,今年第3次获得校十佳体育俱乐部,第4次获得院社团评优综合一等奖。我从这个优秀的大家庭中不断汲取向上的能量,和志同道合的队友们一起拼搏、一起进步。

代表马协参与院社团评优(右二为孔德强)

 

突破!改变所有的“看似不可能”

用步伐丈量辽阔的土地,用心感受运动的快乐。我时常问自己:跑步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跑马拉松能不断激发我挑战自我的信念,并增强我的荣誉感。犹记得2015年第一次全马比赛,那时的我用了4小时56分才跑完全程。那种累到怀疑人生的感觉,让我一度差点放弃比赛。

但是,这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我的斗志。与其在“可能”与“不可能”中纠结徘徊,不如迎难而上,主动找寻科学的方法,在一个个“看似不可能”中寻找可能

想要突破,首先需要的必然是坚持不懈的训练。我给自己制定了严密的周训练计划,如每周一、周三早起晨跑,周二、周四和田径队的伙伴们一起进行速度训练——间歇跑、变速跑、半马训练等,周末还会进行长距离拉练(Long Slow Distance,简称LSD)。同时搭配科学合理的饮食,将成体系的训练与赛前、赛中的饮食搭配结合起来,逐渐找寻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

参加深圳宝安马拉松

训练没有捷径,关键在于坚持。我在大学生活中养成了早起的习惯,大多数时候都在早晨6:30以前起床。不可否认,“研”途生涯中许多人都难免感到疲劳,坚持早起、晨练更是难上加难。但我想告诉大家,其实运动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缺乏经验的小伙伴,可以先从低频率、低强度的晨练开始,不要急于求成,把自己逼得太紧,而是循序渐进适应,慢慢养成习惯。渐渐地,相信你们也会发现,运动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另一种形式的休息,晨练的时候,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大脑放空,感受呼吸和身体的变化,同时给自己一些自我思考的时间。如果感觉到疲劳,我们可以在中午进行适当休息。在养成了一定的习惯之后,我们也会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

此后的三年里,我经过不断的训练,全程马拉松成绩先是由4小时突破到3.5小时,进而再突破3小时,到现在我的全马最好完赛成绩为2小时52分58秒达线二级运动员水平。从马拉松“小白”到精英选手的突破,让我相信努力就有奇迹。

全程马拉松跑出最好成绩:2小时52分58秒

 

体育,是科学融入生命的宝贵一课

马拉松训练带给我最深的体会之一就是,许多事情只要想做,就能做,关键是要拥有坚持不懈的信念和科学规律的方法。我们遇到的许多问题都像马拉松一样,没有人会直截了当地告诉你怎么成功,但这并不代表就不能成功,我们要做的,是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对科学方法的追寻,循序渐进发现规律和方法。不要过分纠结于问题本身有多难,而是结合自身实际出发,去思考怎么实现。

也许是受我的专业背景影响,生物学的世界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性。从对生物学的研究学习中,我逐渐对生命学和人体的运动规律形成了自己的认知,并且让其更好地融入到体育锻炼中。跑马拉松不是盲目地往前冲,我从自己专业的学习中,进一步加深了对马拉松的思考。生物具有多样性、复杂性,每个生命都是独立且独特的个体。在实验中,很多因素变量都具有不确定性,结果也经常会跟预测的不一样,因此需要通过大量的、不断的实践慢慢验证、找出规律。在这里,我也要感谢我的导师吴耀炯教授,感谢吴老师这几年来在科研和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悉心指导,感谢吴老师给了我足够的成长和自由空间,并时刻鼓励我不断进行科学探索,更好地将所学所得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实际运用中。

孔德强参加第八届平湖山地铁人三项赛

不仅如此,专业知识的特点也激发了我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思考和责任意识,并将其融入到体育中来,比如我们清华晨跑队发起了拾行中国行动(Plogging China),旨在身体力行减少垃圾污染,号召更多人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为环境保护出一分力,也让我们的活动变得更加有意义。

孔德强(左一)参加塘朗山拾行活动

 

自强、团结、传承:跑出辉煌的人生马拉松!

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因此适合自己的生活和运动方式也各不相同。马拉松让我将自己的学术专业和个人生活紧紧结合。这些年来,我不断摸索属于自己的训练、饮食等方式,用科学的方法活出了更好的自己。荣誉、挑战、与学业和生活的融入……马拉松让我为自己创造了许多的可能性,更让我有了带动更多人一起锻炼、一起进步的动力,我希望将这种运动的快乐、坚持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带给更多的人。马拉松活动不局限于校园内部,通过多种多样的校际活动,我们走出校园、开拓眼界,同时“三区融合”的发展理念也有利于高校、社区之间的友好交流、信息资源共享。

清华有“三宝”:校训、校园和校友。在我的马拉松征途中,我特别感谢清华的校友团体。马协面向师生校友举办了多种多样的活动,让我们有很多跟校友互动的机会。前辈们的关怀给了我们许多温暖和欢乐,也让马协这个大家庭更好地凝聚在一起。校友前辈们在互动中还会传授很多运动方面的故事和经验,这种良好的氛围让我们耳濡目染,同时也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了更多科学训练和生活的方式。

师生校友共同参加南山区半马比赛

马协成员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不仅体现在日常的体育活动中,也融入到了公益中。马协是深圳大学城半程马拉松比赛主要的策划和执行者,每年深圳大学城半程马拉松比赛都会通过设置绿色公益名额,将比赛报名费捐给学院对口帮扶的河源市和平县长塘镇苏光村,2020年苏光村实现全面脱贫后,费用捐赠至紫荆公益基金会。

马协成立至今的十几年里,成员们组织了各类跑步、爬山、露营、拾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生活的乐趣和欢声笑语,让大家走出校园、亲近自然,我们还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马协传承着清华的体育精神,也蕴含着深圳特色的包容多元,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或深刻、或难忘、有甜蜜、有悸动,甚至也许有过几分神秘、几分迷惘或悲伤。但请相信,马协的每一个故事都值得被铭记,它带给我们的将是终生难忘的青春财富。美好的时光,从这里开始,也将带我走向更美好的未来。人生的马拉松,仍在继续!

 

后记

坚持热爱,向阳奔跑。从孔德强的眼中,笔者不止一次地看到,他对马拉松的热情,对母校、对学院的感恩,还有对深圳这座青春洋溢的城市深深的热爱。

短短几年,从运动“小白”,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的精英选手,那些曾经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和“奇迹”,在孔德强的默默努力中,在清华“行胜于言”校风的熏陶下,成为了现实。他跑出了属于自己的青春,活出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孔德强的马拉松故事,让人不禁想起那首名叫《追梦赤子心》的歌曲。

向前跑,迎着冷眼和嘲笑

生命的广阔不历经磨难怎能感到

命运它无法让我们跪地求饶

就算鲜血洒满了怀抱

继续跑,带着赤子的骄傲

生命的闪耀不坚持到底怎能看到

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纵情燃烧吧

为了心中的美好

不妥协直到变老

 

 


文:叶思佳

素材来源:孔德强

海报制作:武晨

审核:林洲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