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20

赵笑宇

编者按: 

又是一年毕业季,SIGS毕业生们即将怀揣梦想和希望,开启人生新的征程。近期,我们将陆续推出部分优秀毕业生的故事,邀请他们讲述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科研生活,分享他们的精彩故事和成长感悟,希望借此激励更多SIGSers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赵笑宇,2019级Open FIESTA精准医学与公共健康专业硕士,师从弥胜利教授,2022年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研究方向为集成式微流控核酸检测芯片及设备的开发,硕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3篇,以导师一作学生二作身份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均已公开。曾获2021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1+1>2”的交叉学科培养

2018年7月,我有幸入选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Open FIESTA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参加精准医学与公共健康(BIO3)项目的学习。夏令营期间,老师们详细介绍了Open FIESTA跨学科、交叉领域、创新思维的培养理念,带领同学们参观各位导师的实验室,并前往华大基因总部实践学习。往届师兄师姐们就课题选择与就业升学情况为我们答疑解惑。最后开展了头脑风暴形式的团队项目并进行了考核。在夏令营过程中,交叉学科的培养理念和创新开放的培养模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清华一直是我向往的梦想,深圳也是一座充满活力、效率极高的城市,因此我2019年夏从山东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后,以保研推免生的身份来到了梦寐以求的清华SIGS,成为Open FIESTA BIO3专业方向硕士生。

2019年9月,我开启了在清华SIGS的硕士生活。Open FIESTA的课程设置非常有趣,主要包括理论课程与轮转实验课程两大模块,其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课程是强化营BOOTCAMP。由于BIO3方向的同学们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因此将强化营作为研究生入学第一课,为非生物背景同学梳理基本生化知识,为生物背景同学开拓其他学科的视野。在强化营末期,老师安排专业背景不同的几位学生组队共同为一篇高水平论文作注解,大家各司其职,计算机背景的同学为我们梳理其内涵的AI算法,机械方向的同学剖析其机械臂运作模式,化学背景的同学则解读流动化学合成的原理,这让一篇原本难度极高的文章也变得很容易理解。这让我更加深刻意识到交叉学科培养理念的优势:不同的专业背景造就了同学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专业能力,当大家合作交流时,不同的思维相互碰撞,迸发出“1+1>2”的优势火花

和导师弥胜利的合影

胸怀家国情怀,直面技术难点

2019年9月,我有幸来到深圳生物制造实验室,师从弥胜利教授,开展集成式微流控核酸检测芯片及设备的研究。从最开始接触课题起,弥老师就告诉我们:清华学子要有担当和家国情怀,要敢于突破国外技术的壁垒,为中国自主研发医疗器械作出贡献。这些话激励着我完成了硕士课题。

2019年末,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核酸检测”也成为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关键词,这也让我更深刻地意识到做科研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直面当前研究的难点和痛点

当前,集成化、自动化、高通量、低成本的微流控核酸检测芯片与设备的开发至关重要。明确研究目标后,我们开展了大量调研与反复实验,一路披荆斩棘,历经酸甜苦辣,最终成功完成了微流控核酸检测仪的开发与初步产业化的尝试。

感谢弥老师一直以来给予的信任,让我自由地探索、试错、进步,也感谢实验室的黄师兄、弘毅和各位小伙伴的照顾与帮助,让我看到了科研中纯粹的乐趣,度过了学生时代最开心的三年。

和实验室小伙伴的合影

接下来,我将留在实验室从事科研助理的工作,并参加2023年博士申请,期待能够在清华SIGS开启博士的新征程。最后,想送给自己和读者一句话:坚定你所相信,越努力越幸运



/图:赵笑宇

编辑:黄萧嘉

海报制作:武晨

审核:林洲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