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15

SIGS毕业生故事 | 杨毅远:慎而思之 勤而行之

编者按: 

又是一年毕业季,SIGS毕业生们即将怀揣梦想和希望,开启人生新的征程。近期,我们将陆续推出部分优秀毕业生的故事,邀请他们讲述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科研生活,分享他们的精彩故事和成长感悟,希望借此激励更多SIGSers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杨毅远,控制工程专业2022届硕士毕业生,师从李轶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分布式智能传感系统、时空数据挖掘算法等。获评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清华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优秀毕业生、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校综合二等奖学金、院专业实践一等奖等荣誉。在读期间,在AAAI、CIKM、ICASSP等CCF-A、B类会议以及IEEE T INSTRUM MEAS、IEEE SENS J等期刊中发表论文七篇,其中一作四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合作出版书籍一本。毕业后前往英国牛津大学计算机系,在全额克拉伦登奖学金资助下攻读博士学位。

丰富校园活动激发自身潜力

入学之初,杨毅远报名参加了学院的“领客计划”,该活动让他加深了对清华历史文化的了解,锻炼了沟通、协作和表达能力,挖掘了自身潜能,进一步认识自我、提升自我。活动结束后,为继续培养自己的兴趣,杨毅远加入了TAP合唱团,成为了男高声部的一员,参加了“祖国颂”和“一二·九”合唱等一系列演出。热爱表达的他还担任了深圳市“青年与廉洁”辩论大赛预赛辩论主席。

为进一步锻炼自己,作为班级的心理委员,杨毅远组织并主持了多次学部和班级的活动。2020年,作为清华大学抗疫志愿活动队的一员,他参加了武汉医护人员子女的学业辅导和心理疏导服务工作。在进行志愿服务和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他收获了满满的快乐和继续前进的能量和动力。

杨毅远(后排右二)所在领客班级的合影

与TAP合唱团合影(后排右五为杨毅远)

杨毅远(左五)主持深圳市“青年与廉洁”辩论大赛

不惧困难 直面系统落地挑战

研一下半学期,杨毅远开始参加课题组的科研训练,其研究课题是“基于深度学习的分布式光纤预警算法”。该研究在安全预警、周界安防、地震预警、智慧城市等领域中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场景,但目前整个行业内仍面临诸多实际部署落地难题,大部分研究仍停留在实验室等理想环境下。

在导师李轶的指导下,杨毅远将课题应用方向锁定为能源管道的安全预警。他与实验室的张海峰博士多次前往能源管道现场进行测试,在恶劣条件下,陆续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算法实地验证以及长时间、远程的算法监控和模型更新,并数次与中石油企业专家进行线上、线下交流。最终,他设计的一系列面向不同场景的管道安全预警算法成功落地,目前已在中石油公司一条已运营的长距离输油管道中成功落地使用一年多。相关工作成果得到了企业专家的高度赞赏,并且在国际教科文组织赞助的国际青年学者专题竞赛中获得了国际专家的高度认可。

在科研的道路上,杨毅远曾遇到过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如实际部署时的实时性不足和实地部署时的恶劣条件等。在李轶老师和张海峰博士的帮助和支持下,杨毅远敢于正视问题,慎而思之,勤而行之,最终将问题逐一解决。

探寻“开源”快乐 开拓国际视野

在研一暑假,杨毅远加入了Datawhale开源团队,参加了多项面向国内外学习者的开源课程和比赛设计及组织工作,帮助众多的数据科学爱好者和从业者融入到AI社区中。他与中科院和北大的合作者花费近2年时间完成了《Easy RL:强化学习教程》书籍的编写工作。此外,杨毅作为负责人之一,参与了阿里云天池新人赛“学术前沿趋势分析”的赛题制定、Baseline的编写和视频教程的录制等工作。

杨毅远在阿里天池进行直播分享的海报

在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实习过程中,他深刻地意识到科学研究与落地应用间的差距,进一步提升了攻克应用难题的能力。同时,在疫情期间他担任了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和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的人工智能线上课程的课程助教,从而开拓了自己的国际视野,并确立了继续深造的目标。

在深度学习领域继续前行

吾生有涯而知无涯。在经历了硕士研究生的科研生活后,杨毅远坚定了读博深造的毕业去向。通过近半年的准备和面试,他幸运地拿到了多个全球顶尖高校的全奖offer,并最终选择前往英国牛津大学计算机系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未来,他希望继续从事深度学习相关科研工作,用自己的所学来回馈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杨毅远(左一)与导师李轶副教授(右一)合影

回首南国校园的三年时光,杨毅远感慨良多,分享了几点感悟:在直面未来的不确定性时,需要时刻保持一颗乐观勇敢的心,同时学会感恩,铭记每一个帮助过自己的良师益友;在校期间应主动把握机会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培养自己的爱好,这些经历也会成为人生中精彩的一笔;最后,主动行动,沉淀自己,行胜于言,无问西东。




文/图:杨毅远

编辑:林洲璐

海报制作:武晨

审核:陈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