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20

孙树清:“运动起来,什么时候都不晚”

跑步能唤醒的能量有多大

从孙树清老师身上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更健康的体格

更积极的心态

更高的工作效率

以及更多的快乐和力量


“榜样的力量和学生的鼓励让我下决心动起来”

2021年年底,生物医药与健康工程研究院研究员孙树清开始坚持跑步,一年多来,他收获了健康和自律,并带动学生参与各项体育锻炼,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科研和学习中。

孙树清

孙树清坦言,自从1997年研究生毕业以来,他很少主动进行体育活动。20多年以来,每每想运动起来的时候,都被气喘和疲累“劝退”。这种近似于亚健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2021年年底。

“真正让我下决心动起来的是两股力量。一是院党委书记武晓峰老师的榜样力量,二是课题组里两位优秀学生的带动和鼓励。”孙树清说,平日为了避开早高峰,他到校较早,在食堂吃早餐时经常看到武老师晨跑结束。“武老师比我年长,比我更忙。我知道之前工作忙、年纪大这些逃避运动的借口没有了。”

孙树清课题组的王春楠同学每天跑步,十分自律,同时也是每天在实验室里工作时间最长的学生。邵若梅同学也经常跑步,并积极参加各类跑步活动。“这两位同学都能在工作时间里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很高的工作效率,邵若梅还获得了两次博士生国家奖学金。这些都很好地诠释了运动和工作的关系,也为‘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这一口号提供了很好的注解。”

让孙树清坚持下来的,还有学院举办的各类体育活动,比如纪念“一二·九”长跑、跑步打卡、冬泳赛等。“这些丰富的活动营造了浓厚的体育氛围,老师们都给予了我极大的鼓励,让我有了更多坚持的力量。”孙树清说。

孙树清(右七)参加纪念“一二·九”运动八十七周年长跑活动


“坚持下来只有一条:不怕慢”

跑步,是一种简单却很综合、全面的锻炼方式。

在孙树清看来,跑步能坚持下来的只有一条:不怕慢。“以前总觉得每公里配速不到5分钟都不是跑步,但对于多年不运动、体重接近80公斤的我来说,最开始的跑步跟走的速度也差不多。速度慢了,就很容易坚持下来,让自己以一种比较舒服的速度跑下来。”

从2021年11月起,清晨的荔香公园、傍晚的学院操场都活跃着孙树清跑步的身影。经过了4个多月的坚持,孙树清每公里的配速从9分钟到7分钟,每天的跑量从2000米到10公里,体重减了10公斤。更让孙树清欣喜的是,2021年体检检查出的中度脂肪肝,也相应变成了轻度,身体状态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当跑步成为习惯,我拥有了更健康的体魄、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更积极阳光的心态,工作也更高效。”鉴于自身的体验,孙树清鼓励组内的同学积极参加各项体育锻炼,课题组成立了羽毛球、篮球、游泳、乒乓球等运动小组,每位同学可参加两个小组,每个小组每周组织一次活动,每年举办全员羽毛球赛。在孙树清的带动下,课题组形成了浓厚的运动氛围。

孙树清课题组举办羽毛球赛

“‘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这一口号激励我们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清华人。”孙树清说,作为导师,他有责任弘扬和传递清华的体育精神,而通过近一年多来坚持跑步,他更加深刻地理解清华的体育文化培养——体格与人格并重。

“体育带给我能量。运动起来,什么时候都不晚。”




素材来源:孙树清

文:林洲璐

审核:陈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