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31

王伟达:“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学得开心!”

在SIGS校园里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怀揣着教学热情走进课堂

从备教案、批作业、出试题

到主动与老师分享教学思路

深化课程发展方面的有益探索

从初来乍到的些许懵懂

到成为后辈们膜拜的“大神”

为老师分忧

助学生成长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践行“三位一体”教育理念


让我们一同走进

清华大学首届“杰出助教奖”获得者

我院2019级博士生王伟达的助教故事


王伟达

2019级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方向博士生

“数据学习”(Learning from Data)课程是面向研究生的机器学习基础课程,旨在介绍经典机器学习算法背后的原理,并通过理论作业、编程作业和开放选题的分组大作业培养学生的代码实现能力。王伟达表示,这是一门面向研究生的大数据分析与信息挖掘的“硬核”基础课程。主要探讨机器学习近年来的主流发展,并着重于数学方法在机器学习与数据分析上的应用突破。授课教师李阳表示,这门课程不仅会考验大家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特别是算法推导的能力,而且大作业也更会考验同学们对于解决真实数据学习问题的能力以及大家的团队协作能力。

工作中的王伟达

“这门课程主要面向学院的新生,而且选这门课的同学大多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王伟达说道,“我也希望可以借这个机会与更多同学交流学习。”而当众多背景各异的学生们同在一个课堂,授课教师和助教所要面临的考验也就随之多了起来。李阳说,如何照顾不同的学生背景,以及根据不同学生的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考核指标,并且在学生人数众多的情况下给予所有人更多的互动与支持,是这堂课的教学难点。

王伟达的教学笔记


从“习惯”到“喜欢”,从“任务”到“服务”

王伟达坦言,“数据学习”课程作为一门面向学院的基础专业课,不仅选课和咨询的人数多,而且学习基础也存在差异。“2022年秋季学期,这门课的选课人数超过了120人,达到课容量的近两倍。”由此可见,同学们对“数据学习”这门课充满了兴趣和期待,这也让身为课程助教的王伟达感到动力与压力并存。他说,要让课程充分满足所有人的期待,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但每当面对同学们积极奋发的学习热情,感受到同学们在研究中满满的拼劲儿,他不想退缩,不想让任何人失望。

为此,王伟达从选课阶段开始,就会耐心地与同学们进行沟通。针对非数据专业背景的同学,王伟达客观地为他们分析课程知识点的实用之处,但也如实地让同学们了解课程的难点和挑战。

李阳(左)、王伟达(中)与同学交流探讨

对王伟达而言,“助教”这个身份,不仅在于“助”,也在于“教”。针对这门课程,王伟达主要负责制作授课教师的日程表、协助批改作业、学生答疑以及作业材料准备等,并且每周带领同学们开展复习或作业讨论。此外,课程还设有学期前的基础复习课、期中复习课,与每节课前的知识点补充与回顾课。“在第一次复习课时,我会将未来半个学期将遇到的数学知识点拆分成基础的知识点,带领大家回顾。”王伟达通过自己的拆分式复习模式,从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同学们对课程难点的理解负担。与此同时,王伟达还会不断强调规范使用数学符号的重要性,提醒同学们注意容易“踩坑”的点。

王伟达认为,助教工作的核心之一就在于让同学们把课堂上“难理解”的东西变得“好理解”,同时优化大家的学习以及课堂活动体验。这项工作也逐步培养了他的主动性和敏感性,时刻保持信息畅通、通知发布要言简意赅突出重点、重要信息应反复提醒同学们、时刻保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从起初的新手助教,到现在同学们眼中的“超人”学长,王伟达也逐渐从一件件细致有序的工作中,体会到了从“习惯”到“喜欢”、从“任务”到“服务”所经历的成长与蜕变。

“数据学习”课程合影(二排右一为王伟达)

除了每周固定时间的答疑之外,王伟达需要结合同学们的沟通和作业情况,与授课教师进行进一步的交流,考试周期间还需与授课教师沟通试题问题,并与学院的教务负责人协调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李阳表示,因选课人数众多,上个学期的课程助教增加至五名,“伟达已经担任了三次课程助教,是我们教学团队的重要支持力量,深得同学们的信任。”

三年历练,成就更好的自己

回想起自己最初做助教的样子,王伟达深深感受到,尽管是同一门课,但是经过三年的历练,自己也在潜移默化中也有了新的启发。“2020年至今,我担任‘数据学习’课程助教已有三届了。第一年,我还没什么经验,也曾经以为助教的主要工作就是协助老师批改作业,主要根据助教培训中的流程规范开展工作,还没有系统性地总结出属于自己的工作模式。”王伟达笑着说。

经过一年的锻炼,王伟达开始更专注于同学们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消化,特别是面对同学们人数众多、基础不同的情况,他希望大家能在自己的帮助下最大限度地把课程内容听明白、学透彻,他学会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让同学们理解难点知识。而且在这个阶段,王伟达对同学们的困难和需求也给予了更多理解和支持。“那个时候的我,已经意识到助教工作并不局限于批改作业,而是要在课堂上让同学们有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王伟达(右)与助教组成员孔德旭学习交流

“‘数据学习’课程是我上得非常用心的一门课,每次的课前串讲和答疑都能让人有所收获。” 2021级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生孔德旭说道。在课上,王伟达以一口流利的英语,将复杂的数学公式用直白但深刻的方式讲出,让学弟学妹们都不由得“心生崇拜”。“后来我才意识到,这些工作绝不是一两日的功夫,而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

到了第三年,面对选课人数众多以及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响,课程助教增加至五人,不仅上课人数多,也有很多工作和活动需要调整到线上进行,需要重新制定相关规则和流程。在这一阶段,王伟达更多地培养了自己的规则意识,“对规则规范和公平准则的把握,让我在这一年里有了更多不一样的收获和成长。”

王伟达在院2023学年春季学期新上岗助教培训上作分享

“他是学生和教师之间情感和交流的桥梁,也是整个助教组里的粘合剂。”每当说起王伟达在助教工作中的重要角色和他三年来的成长变化,身为授课教师的李阳充满了欣慰,她见证着王伟达在不断历练中变得更加自信、也更加积极主动。让李阳印象至深的是,王伟达在工作学习之余自发撰写了一个给新助教们的备忘录,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详细总结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细节。此外,王伟达越来越喜欢主动与李阳分享自己的教学想法。这种对教学的投入与热爱,不仅感动着老师和助教组的伙伴,也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课堂上的每一位同学。

李阳(左)与王伟达

让师生们在工作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善于观察,主动担当,是王伟达对自己的要求。在工作中,他发现许多老师的工作量大且较为繁杂,并且人与人之间常在工作中也难免存在沟通和理解上的误差。后来,王伟达在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身为一名助教,绝不因为自己让老师反复说一件事情,加重师生们的工作量。”

在这一点上,同样担任助教的2021级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生彭志远也深有体会。他说,王伟达除了布置批改作业、带领助教们成立课前“小课堂”,还在每周的助教例会中积极主动探讨课程规划,全心全意希望课程能够越来越好,在学期末还主导策划了海报展示环节,对待每个流程都一丝不苟。“王伟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仅助力了课程更好地开展,也更好地成就了自己,他是其他助教和同学们的优秀表率。”

王伟达(右二)与同学们课后交流

王伟达这份对工作的执着,和善于观察、反思的习惯,并没有因获评“杰出助教”而停止,反而更加驱使他去观察其他的获奖者是如何工作的。“通过相关的报道,我看到微积分相关课程的助教编写了一本200多页的辅导书,也看到文学院的助教立志成为一名教师……”无论是助教们对学生的无微不至,还是从担任助教那一刻开始就坚定不变的初心,都带给了王伟达不一样的启发与感动。“无论是面对老师、助教还是同学,都要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大家有所收获,并且在工作学习中感受到快乐,这就是我身为一名助教的职责。”




编者栏

自2022年开始,清华大学设立“清华大学杰出助教奖”“清华大学优秀助教奖”,每年评选一次,旨在通过构建助教荣誉激励制度,进一步加强助教队伍建设,发挥优秀助教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助教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落实学校“三位一体”教育理念,助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2022年全校共计11人获清华大学杰出助教奖,182人获清华大学优秀助教奖。深圳国际研究生院1人获清华大学杰出助教奖,4人获清华大学优秀助教奖。



文/编辑:叶思佳

图:黄尹思、王伟达

素材来源:王伟达、李阳

鸣谢:培养处

审核:林洲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