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11

超燃!我院学生用AI生成了一座山海深圳

光怪陆离的霓虹灯、科技梦幻的高楼大厦、时空交错的山海连城……近日,深圳报业集团读特客户端以《高校学生用AI生成了一座山海深圳!超燃视觉短片读特首发》为题,发布了由我院学生团队创作的AI艺术短片《山·海·城》,展现了人工智能生成式艺术的魅力。



短片将人工智能与艺术结合,演绎了深圳从边陲小镇到未来城市的蜕变,生成了一座充满未来感和科技感的赛博朋克之城。指导老师聂晓梅副教授接受读特客户端专访,介绍了作品背后的创作理念和创新技术。

这部短片创新性地运用了CLIP模型与扩散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从山、海、城三个篇章探讨了人、环境、城市与科技之间的共生关系。基于深圳独有的城市风貌,包括杨梅坑、天文台、盐田港等10多个地标场景,通过大模型算法实现生成式艺术,描绘出科技视野中的沧海桑田,昼夜晨昏里的城市风景,赛博朋克式的科幻未来。

       《山··城》作品诞生于聂晓梅教授的“跨媒体设计”课程中,也是深圳市新一代互动媒体技术创新重点实验室支持的一个探索项目。主创团队包括2023级未来人居博士研究生董智勇、2023级艺术硕士研究生康洪硕、2023级服装艺术硕士研究生何疏影、2023级未来人居博士研究生赵谷橙、2023级艺术硕士研究生周孟奇五位同学。


科技与艺术融合!

AI再现深圳城市风貌

团队学生合影(从左至右:康洪硕、董智勇、何疏影、周孟奇、赵谷橙)

聂晓梅、董智勇和康洪硕在专访中介绍了作品背后的创作理念和创新技术。在创作初期,团队成员收集了大量深圳的建筑特征、城市规划等视频资源。在创作过程中,团队将视频数据逐帧拆分成照片,运用不同的大模型算法进行风格迁移测试,最后将图片逐帧结合成视频。

创作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在于,要将庞大的深圳城市数据转化为艺术生成的照片,并赋予视频故事性。“一段10秒钟60帧的视频需要将600张图片进行3个小时的风格迁移,这必须消耗大量的时间进行实验。”

在配乐方面,团队交替运用了电流、低沉鼓点的音乐与振奋人心、慷慨激昂的配乐,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剪辑展现深圳不夜之城的城市特色。


当艺术遇上人工智能

取代人类还是为人所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高度创意化、个性化的艺术创作工作,原本被视为“人类的最后一片净土”,却也逐渐受到人工智能技术的侵蚀。聂晓梅表示,人工智能技术不可忽视,但也无法替代人类。

聂晓梅(左三)与团队成员

艺术不仅是一个创作的结果,更是人类独有的生命体验过程,这是AI所无法替代的。”聂晓梅认为,可以把AI看作一种新的艺术工具,掌握AI技术就好比掌握新兴的绘画材料一样,必定会开拓新的艺术空间。

与此同时,恪守传统技艺的艺术家在她看来也不必然会被取代。“衡量优秀艺术的标准并不是技术和工具,而是作品内在的价值观和生命力。因此,我认为未来AI艺术的发展方向并不是模拟人类现有的风格,而是探索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深圳市新一代互动媒体技术创新重点实验室由清华SIGS李秀教授牵头,围绕互动媒体重大关键技术领域,多学科交叉融合,探索面向深圳“全球数字先锋城市”目标的新技术、新场景、新业态和新服务模式。实验室聚集了来自信息技术、艺术设计、人文社科等跨专业的师生团队,未来将持续推进“科技+艺术”“科技+文化”“科技+社会创新”等前沿交叉研究,探索科技为艺术和社会赋能的更多可能性。


媒体报道链接:

https://www.dutenews.com/n/article/7879636?from=app&client=1&trace_id=403646730530975&t=1701531628


来源:读特客户端

记者:严偲偲

素材来源:聂晓梅团队

编辑:叶思佳

审核:陈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