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5.21

开眼问道,见微知著 | 我院艺术硕士“视觉符号设计”课程教学成果展开幕

5月10日上午,由我院设计艺术研究所主办的“开眼问道,见微知著——艺术硕士‘视觉符号设计’课程教学成果展”开幕式在信息大楼一楼银茶举办。本次展览共展出了23位不同专业的艺术硕士生创作的24套、共120余件磁吸作品。展览将持续到5月31日。副院长左剑恶,院长助理、创新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宋岩,以及培养处、宣传办等部门代表共50余位师生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由“视觉符号设计”课程任课教师黄维教授主持。 

左剑恶致辞 

左剑恶在致辞中肯定了本次课程教学成果展的意义,从学生精美且富有创意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视觉符号设计”课程的特色:一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设计思维为主要教学目的,教师讲授创新设计学理,让学生学起来有理可依,创新有据;二是强调“知行合一”,脑手并用,这也符合艺术设计学科的教学特点;三是将课程教学与企业工艺制作相结合,把作品变成产品,之后还可以转化成商品,直接为美化大众生活服务。左剑恶表示,本次教学成果展为我院校园文化注入了艺术的活力,也为清华大学113周年校庆和学院23周年院庆活动增添了艺术的氛围。 

王红卫、黄维、何疏影、徐少东发言(从左至右,从上到下)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王红卫教授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黄维的教学观点和其“产学研”一体化的实验教学模式。他表示,当下有人认为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出现的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将会没落,然而这门课的教学成果表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审美和创意能力,人工智能虽然可以极大地助力设计的技术实现,但无法完全替代人的鲜活情感与丰富的想象力。

课程合作企业负责人徐少东感谢黄维提供的宝贵合作机会,同学们在课程中创作出了一批构思巧妙、造型新颖的作品,其中大部分作品可以转化为商品。同时,黄维的教学也提高了企业设计师的创新思维能力,希望校企双方继续以创新为共识,以共赢为目的,持续开展深入的交流合作。

学生代表何疏影说:“黄维老师不仅教会我们创新设计的‘开眼法’,让我们认识到视觉符号对于人类的信息与情感传达是何等重要。我们还从黄老师几十年来投身于‘视觉符号设计’课程研究与教学的心路历程中,深切地感受到他对设计的挚爱。”何疏影表示,挚爱是最好的老师、是做好设计的原动力,这门课程就像一盏灯,照亮未来的学习和设计之路。 

展览现场 

黄维介绍课程教学情况

 

开幕式合影 

黄维对课程教学情况和学生作品创意作了简要介绍。他说,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呼唤着新质生产力的到来,这是一种以创新为主导,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就设计领域而言,设计力本质上也是一种生产力。“我们是否可以从‘新质设计力’的视角来理解新质生产力?我理解的‘新质设计力’可以由创意创新力和数字技术应用力两方面构成。”

黄维表示,创新贵在明理,应用需要实践,具体落实到本课程教学中,要在理论教学环节以“明理至真,得道创新”为目的,将“知其然”提升为“知其所以然”,提升学生创意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环节以“知行合一、数字赋能”为目的,运用数字化设计和现代工业化加工工艺,使其成为可批量生产的、工业化的文创产品,而非单件的手工产品。所以,本次作业展将作品与模具同台展出,以彰显艺术+科技的教学思想。 

课程展现场 

“视觉符号设计”课程曾荣获清华大学精品课程(2019年)和清华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3年),其教学特色包括:

明理至真,得道创新(理论讲授16学时)。核心内容是打破平面、立体、空间各设计专业之间的界限,揭示设计学科独特的“开眼”设计学理,通过三次进阶性视觉符号设计专项练习,将“知其然”提升为“知其所以然”,为各专业设计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视觉造型基础。 

黄维讲授视觉符号设计理论 

黄维介绍产品 

知行合一、实践赋能(设计实践16学时)。内容是运用“开眼”设计理论创作主题作品,同时引进优秀校友文创企业作为实践教学平台,选择适于视觉符号设计表现的金属磁吸(冰箱贴)作为产品实现媒介,通过“阳光课堂”考察和校内外导师的辅导,了解模具制作、上色烤漆等工艺。全班同学共完成120余件磁吸产品,部分产品计划转化为商品。

学生赴企业开展阳光课堂活动 

三维一体,系统提升。将清华大学“三位一体”(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与实践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采用“三维一体”(传授知识技能、揭示学理方法和激发兴趣志愿)的教学思想与方法,探索从理论讲授、教学互动、专项练习、夯基固本、设计实验、工艺制作到实验总结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成效得以系统提升。 

作业辅导

学长示范,提携后学。本次活动邀请修学过这门课程的优秀创业校友、2013级艺术学硕士曹宇哲的作品同台展出,旨在对在读生的学习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课程合影

文:艺言

图:原之、黄尹思

编辑:叶思佳、戴雨静

审核:陈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