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0

校企多方联合来访海洋工程研究院

1月7日下午,齐鲁工业大学、烟台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深圳智能创新中心、中集海科集团战略研发中心相关领导和代表一行来访我院海洋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海工院”),并开展座谈交流。海工院副院长段梦兰、胡振中,院长助理李彬彬出席座谈会。会议由李彬彬主持。 

座谈会交流现场

会上,齐鲁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段培永介绍了齐鲁工业大学科教融合的学科优势,并介绍了2024年联合其他高校共建的两所全国重点实验室,希望双方未来在海洋工程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为未来发展创造更多机遇。

 

段培永介绍齐鲁工业大学概况

烟台大学合作发展处副处长牟健慧介绍了烟台大学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援建的历史背景,并强调,2024年是烟台大学建校40周年。为进一步深化与清华、北大的联系,推动校内各项目合作,学校和政府联合推出了一系列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希望借助清华海洋工程的学科优势,探索深海工程领域的平台建设与师资交流的新契机。

 

牟健慧介绍烟台大学人才交流引进政策

深圳智能创新中心总经理傅强介绍了中心在数字化海工产品及国产化软件装备方面的成果,表达了在海工领域开展校企合作的潜在需求。傅强表示,希望通过海洋人才的引进,将相关产品研发设想持续落地实施,推动海工智能化、国产化发展。

傅强介绍深圳智能创新中心产业现状

胡振中介绍了清华大学海洋工程学科的发展情况,阐述了从师资力量到科研建设的整体布局和清华“大工科下海”的战略背景。李彬彬详细讲解了海工院的重点工作,包括平台建设、校企合作、学生培养以及科研成果等多方面内容。

胡振中、李彬彬介绍海工院概况

中集海科集团战略研发中心主任张月峰结合中集集团的不同业务板块,重点汇报了海科集团在海工项目设备与软件系统建设方面的进展,介绍了全链条产业布局以及战略规划。他表示,希望通过合作交流,推动自主研发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共同开拓海洋工程领域的创新发展空间。

张月峰介绍中集海科集团概况

在会议讨论环节,段梦兰提出了高校之间在平台建设、学科发展及学生培养方面的合作可能性,并强调海工领域依托南海的校企合作优势。他表示,希望校企多方能进一步探索海工领域数字化、智能化及人才培养的新机遇,共同推动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

交流讨论环节

会后,李彬彬邀请交流嘉宾参观了海工院教师殷振元团队实验室,并由课题组学生代表介绍了课题组天然气水合物与储碳实验室的三个研究方向——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水合物法碳封存与水合物法储氢,展示了实验室内天然气水合物可控降压开采装置、高压微流控可视化装置、咸水层CO2封存实验装置样机等装置设备。

参观实验室

本次会议围绕海洋工程人才培养、校企协作和产业优化建设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充分体现了各方通过深化资源整合与技术创新的合作意向。特别是在企业需求的牵引下,高校通过精准培养和输送专业人才,不仅为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也助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实现人才培养、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为多方合作探索了新思路。

出席本次交流的还有齐鲁工业大学党委(校院长)办公室副主任屈玉东,烟台大学机电汽车工程学院教授王扬威,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宁晨光,深圳智能创新中心事业部经理王波、科研管理部经理孙玉海、科研管理部高级主管谭苗等。


文/图:何韫韬

编辑:叶思佳

审核:陈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