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以“大国崛起”为主题的“2025大湾区青年创新对话”科技金融论坛在深圳举办。本次论坛作为庆祝清华大学114周年校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41周年院庆以及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以下简称“清华SIGS”)24周年院庆的重要活动,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深圳研究院、清华SIGS创新管理研究院以及埔思学院联合主办。本次论坛汇聚了学术界、产业界的专家学者和青年领军者,共同就科技金融如何赋能大湾区青年创新,进而助力大国崛起进行探讨。活动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讲席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深圳研究院副院长、清华SIGS创新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刘岩主持。
刘岩主持
活动开场,刘岩介绍了本次论坛的背景和意义,并对出席活动的政府代表、学术界权威、企业专家以及线上线下参与活动的嘉宾表示感谢与欢迎。他提到,本次论坛围绕大国崛起的话题展开,期待与会嘉宾能从实业、学术与金融科技等多个角度,针对“卡脖子”问题的本质进行深入交流,通过思想碰撞,为中国在金融科技竞争中核心优势的提升贡献力量。
邱善勤作主旨分享
在主题报告环节,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名誉会长、皇庭国际董事长邱善勤博士以“半导体产业再全球化的思考”为题进行分享。邱善勤从半导体产业的逆全球化、再全球化以及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深入剖析了当前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现状和面临的危机。他表示,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半导体产业已构建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面对未来十年的关键窗口期,中国应聚焦成熟制程、技术创新、应用拓展等领域,通过企业兼并重组培育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庞大的市场优势,推动半导体产业再全球化,重塑全球供应链,迎接“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产业新局面。
姚淇元作主旨分享
众擎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姚淇元以“众擎机器人在具身智能时代创新的商业模式探索与思考”为题,分享了众擎机器人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实践。他表示,众擎机器人通过自研关节模组与强化学习技术,已建立了显著的技术优势。未来,公司将继续优化产品矩阵,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构建覆盖B端场景化与C端角色化的生态体系,推动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满足多样化的场景需求。姚淇元的分享为科技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提供了一种实践案例和思路。
随后的圆桌论坛分为科技分论坛和金融分论坛两部分,科技分论坛由埔思学院创始院长杨帆主持,金融分论坛由埔思学院联合创始人路瀚程主持。
科技分论坛现场
在科技分论坛上,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鹏瑞教授、清华SIGS数据赋能理论和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张晓平,清华SIGS生物医药与健康工程研究院主持工作副院长邢新会,清华SIGS材料研究院教授康飞宇,富士康科技集团首席数字官史喆,吉利汽车控股副总裁赵旸,围绕“科技‘卡脖子’困局的本质与破局之道”进行了深入讨论。嘉宾们一致认为,中国在应用创新和规模化速度上具有显著优势,但在基础科学和高端技术领域仍需加大投入和创新力度。他们强调了政策支持、人才创新、发展耐心资本等的重要性,并鼓励年轻人勇于面对风险和失败,积极探索无人区,努力实现从0到1的突破。
金融分论坛现场
在金融分论坛上,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长助理、清华五道口全球创业者项目运营负责人刘健,招商资本副总经理、执委会委员杨百千,恒松资本创始人兼董事长娄刚,暄资本董事总经理朱俊杰,华控国际管理合伙人夏瑞哲就“金融赋能产业升级:一级市场如何助力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进行了深入讨论。嘉宾们指出,尽管中国在半导体、芯片等高科技领域仍面临“卡脖子”难题,但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已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他们呼吁政府、高校、产业界和投资界携手合作,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共同助力中国科技产业崛起。
论坛尾声,刘岩进行总结发言。他表示,与会者因对“大国崛起”和“青年创新”两大核心议题的共同关注而齐聚一堂。他相信,通过多方智慧的交融和碰撞,必将为科技金融和科技产业注入强劲动力,为大湾区乃至全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此次活动不仅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平台,更从科技金融的角度为推动大国崛起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案。今后,清华SIGS创新管理研究院将继续探索举办此类活动,携手各方力量,推动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为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活动合影
供稿:创新管理研究院
编辑:戴雨静
审核:聂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