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09

“发现科技之美”艺术作品展开幕

5月9日,“发现科技之美”艺术作品展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下称“清华SIGS”)国际一期正式开幕。学院党委书记刘惠琴、参展的顾问科学家和学生共40余人参加开幕仪式。

院党委书记刘惠琴致辞

开幕式上,刘惠琴向参加本次展览的师生团队表示祝贺。她指出,科学与艺术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双翼,此次展览是一次科学和艺术的跨学科对话,这些作品让更多的人能够真切感受到科技的深度与艺术的温度。同时,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这次师生共创的过程也具有格外意义,是“育全人为君子”的重要体验,这种跨学科融合创新的方式为学院开展全人素养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案例。


本次展览分为“科技之美”艺术设计展览和“诗想文物”艺术短视频展映两个部分。在“科技之美”艺术设计展览中,15位顾问科学家、15个科研团队与29位青年设计艺术创作者组成共创团队,跨越学科边界,针对科技主题进行艺术设计表达。所涉及的领域从微纳光学、计算机视觉、电气物理到化学生物学,从海洋科技、智能机器人、生物3D打印到医学质谱仪。在这些作品中,科研数据转化为艺术视觉语言,理性的工程结构演绎成为感性的美学叙事。


在“诗想文物”艺术短视频展映中,创作者以博物馆数字文物为灵感来源,通过数字媒体设计、AIGC技术开展影像艺术创作。在30多件作品中,丝绸之路上的斑驳纹样化作数字星河,沉睡千年的洞窟壁画在梦幻中苏醒,山海文脉在数字技术中焕发出当代生命力。现场还设置了沉浸式体验特展区,观众可以戴上VR眼镜感受虚拟现实中的三维影像艺术。




付红岩、胡振中、弥胜利、钱翔、孙波、王学谦、周倩

(从左至右,从上到下,按姓氏首字母拼音排序)发言

在采访中,参展的顾问科学家纷纷表示,科技和艺术的创新交融非常有意义,艺术设计学生为科学世界带来了人文的视角、审美的体验和艺术的气息,所创作的作品也让他们感到赞赏和惊喜,希望这样的创作形式和展览模式能够持续开展下去。


学生代表发言

参展的学生创作者也对科技团队给予的耐心指导和大力支持表示由衷感谢。他们认为在这次创作过程中得到很多收获,在科技工作者身上感受到严谨求实、创新不倦的科学精神,同时也更深切地体会到科技为艺术创作带来了全新的视野和启发。



本次展览由清华SIGS宣传办公室、科研处与清华大学SIGS艺术与人文科普基地(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联合主办。开幕式由宣传办公室主任聂晓梅主持。


【展讯】“发现科技之美”艺术作品展

时间:5月9日-6月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国际一期A栋一层大厅

欢迎大学城师生与各界人士前往观展


顾问科学家(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付红岩、胡振中、李炳、李星辉、弥胜利、钱翔、孙波、谭春燕、谭英、王润铭、王希林、王学谦、袁春、张灿阳、周倩


参展设计者(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设计硕士研究生:车世茜、董竹冰、豆梓、高嘉琳、何钰滢、胡雨萱、李思睿、李依鹭、芦思佳、卢翰轩、卢文强、刘思琪、刘远奇、石瑞禾、王瑞雪、王雅萱、王茵、王逸枝、王裕、武小暄、吴乐、吴语心、夏雨涵、杨子莹、臧一飞、张丹琪、张书嘉、张天慧、赵家博

“互联网+创新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常智星、陈昊、邓璟瑗、姜睿林、林湘荀、刘钦达、丘文榆、闫冬涵、闫筱雨、张一帆


策划:清华SIGS宣传办公室、科研处与清华大学SIGS艺术与人文科普基地(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策展:黄萧嘉、万欣宜

文:万欣宜、黄萧嘉

图/视频:戴雨静

编辑:黄萧嘉

审核:聂晓梅

排版:曹芷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