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返回
院长欧阳证在2025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成长为“与时代同频、有清华底色”的未来科技领导者

发布时间:2025-08-30

成长为“与时代同频、有清华底色”的未来科技领导者

——在2025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院长 欧阳证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各位嘉宾、各位家长和亲友:

大家上午好!

今天,来自全球57个国家和地区的1936名研究生新同学,相聚在南国清华园,开启一段新的求学之旅。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全体师生,向跨越四海而来的你们,致以最热烈的欢迎!

“你好,未来的科技领导者”——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了录取通知书上的这句寄语。首先,我想在这里为大家解释一下,“未来的科技领导者”,不是希望大家都成为科技型的领导干部,而是希望你们未来成为可以引领科技发展的人。这是清华大学和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对你们的期许,是咱们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在清华大学深化教育改革、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过程中,是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的“新增长极”。我们肩负着先行先试、探索和展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发展“先进性”的重任。我们关注是否可以服务好国家发展战略,同时我们也密切关注如何帮助你们在校期间找到未来发展的方向,关注你们毕业后是否可以立刻找到心仪的工作和职场发展路径,关注你们毕业5年或10年之后,是否可以成为领域内的技术引领者或产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同时,也关心你们是否可以尽快地实现个人的财富积累小目标。

四天前,深圳经济特区刚刚过完45岁生日——那场融合科技与艺术的无人机灯光秀,不仅点亮了夜空,更诠释着永不停歇的创新活力。作为中国第三大经济体、全球闻名的创新之城、世界产业发展的新引擎,深圳见证了无数科技创新企业成长为“行业标杆”,更有着对 “创新引领”的极致追求和对“新想法、新技术” 的极致包容。

在深圳这个极具创新的城市,我们布局了清华大学20多个一级学科,其中15个为教育部A+学科,10余个学科同时进入QS、US News、软科三大榜单前十位。我们并不是在这里简单地复制了这些学科,而是围绕这些优势学科,面向未来的科技发展,构建了“6+1”的跨学科交叉领域,建设协同创新平台,打造清华探索教育创新的“试验田”。我们正在突破传统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与朝阳产业和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协同育人机制,让你们可以在最前沿、最真实的产业场景中,读懂全球产业链的发展与重组逻辑,学会发现和定义科技发展问题,成长为兼具科技判断力与产业洞察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当今世界,技术迭代加速、地缘竞争加剧,中国也正处于一个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阶段。处于这样的时代,我们期望你们在校期间就要开始关注一些重要的问题:未来十年,哪些产业技术将重塑人类生活?哪些技术创新模式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下一阶段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中国,尤其是深圳的发展,如何对全球各国家和地区产生关键性的积极影响?

对清华文化的认同,对未来科技与产业发展的认识和判断力,全球视野,和勇于尝试的勇气,是我对你们在校期间自我发展的特质期望。

“行胜于言”是清华的校风,它从不是贴在墙上的标语,而是刻骨铭心的箴言。“行胜于言”不仅仅是毕业后的未来践行,而是始于踏入校门的这一刻;拥抱清华为你们提供的机会,大胆参与我们正在实施人才培养改革。在这里,不要把自己仅仅当作被教育者,而是作为深化教育改革、重塑人才培养模式的参与者,投身其中,共同成长。在这里,我们鼓励你们去尝试“做一些没人做过的事”,我们要求教师给你们的回复不是质疑,而是“需要什么支持”的积极响应。

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正在推进一系列改革试点与创新培养项目:有“跨学科培养计划”,学计算机的可以去跟生物医药的团队做AI药物研发,学材料的可以去和新能源团队搞储能技术;有和华为、腾讯、华大基因等共建的多类培养项目,由学术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带你走进最真实的企业场景,让你亲身经历先进技术如何改变产业,亲眼看见未来的可能工作场景,预见产业发展对你的能力预期;还有我们的“全球胜任力项目”,从“一带一路”沿线到欧美腹地,在交流实践中拓宽国际视野。希望你们主动拥抱这些机会,积极投身其中,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去思考。

欢迎你们积极参与到学院的改革中来——产业和你们的需求,就是优化培养方案的方向;你们的建议,就是推动清华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发展的动力。希望大家敢想、敢说、敢尝试,把这些资源真正变成自己成长的“养分”。

同学们,你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交汇点;你们所在的城市,是中国乃至世界创新的前沿;而你们所在的校园,是清华的“创新特区”和孕育未来的“试验田”。利用你们能接触到的资源和机会,培养你们的全球视野和对科技与产业发展的洞察力,是你们为未来职业发展培养竞争力最有效的方式,也是你们为国家发展作贡献的最有效路径。

希望你们珍惜在南国清华园的这段时光,好好把握学院提供的优质资源和机会:多去了解时代的需求,多去熟悉产业的逻辑,去探索自己的发展方向。未来,希望你们以清华人的担当,大胆走进新兴产业和初创公司,感受从0到1的激情与挑战;去龙头企业,攻坚最核心的技术难题;去“出海”施展身手,把中国的技术、中国的方案带给全世界。

鹏城风起,清芬远扬。我们将共同见证:当清华的基因遇上深圳的土壤,当青春的热血碰撞时代的机遇,咱们如何成长为“与时代同频、有清华底色”的未来科技领导者!

再次欢迎同学们的到来!

谢谢大家!


摄影:黄尹思

编辑:叶思佳

审核:聂晓梅、林洲璐


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