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返回
校友代表毛一年在2025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选择和勇气

发布时间:2025-08-30

选择和勇气

——在2025年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清华大学1997级电子工程系校友

美团副总裁 毛一年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2025级同学及其亲友们:

大家上午好!

我叫毛一年,是清华大学1997级电子工程系的校友。二十多年前,我跟各位在座的同学一样,满怀着憧憬、也有些忐忑地踏入了清华的大门。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几个我个人的亲身经历,为你们即将启程的清华岁月加油打气。

2001年夏天,我刚从清华本科毕业,踏入了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校门。当时我的求学道路充满了不确定性。我当时是一个没有任何研究背景的“小白”,但是走上了一条直博生的道路。而我当时选择的博士生导师吴旻教授,也是清华的一位学长,刚刚从普林斯顿大学博士毕业,我们是“以新带新”。当时很多人不建议我选择这么年轻的教授作为导师,也有很多人不建议吴老师选择这么年轻且没有研究经历的学生。但是经过一些讨论和接触,我发现吴老师非常睿智,且工作非常地刻苦认真。经过她的指导,我在博士前两年就在一系列学术会议上发表了论文。

但是真正的挑战,出现在博士第三年。我记得吴老师跟我说:“以前选择课题我还会帮助你,从现在起,你需要自己动脑、找方向,既要有前瞻创新性,也要符合实验室的研究大方向和规律”。为了寻找这样的课题我用了18个月的时间,期间经历了很多不成功的尝试,当时系里有的同学因为开题不顺利从博士转为了硕士。幸运的是,经过一番思考和寻找,我找到了一个把通信、信号处理和信息安全相结合的课题方向。在我毕业以后,我探索的课题也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也成为了实验室其他博士生以后的研究课题方向。

我所获得的这一切,离不开吴教授的悉心指导,但也离不开她悉心甚至刻意的“不指导”。这段经历让我理解了:不论是学术导师还是人生的引路人,对每个人来说,要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最终一定要靠自己。 

同学们,清华给予你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是透过不确定性的表象探索未知的能力和勇气。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我创业的阶段。博士毕业以后,我在美国高通公司工作了九年。2014到2015年期间,是无人机领域创业的热潮,我在2015 年离开了就职九年的公司,回到了国内,创立了二郎神科技公司,我们立志要做无人机更明亮的眼睛、更睿智的大脑。可是创业三年后,我发现虽然公司积累了一些技术,也有了几个产品,但真正在商业落地的场景并没有打开局面。当时的我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带着家人回美国工作,二是推翻当时的方向,重新思考如何把无人机和商业落地结合起来。为了这个选择,我思考了大约六个月时间。幸运的是,2018年下半年,我发现美团正在做低空物流方向的探索。当时的团队非常小,探索方向也难以确定,但是我判断,低空物流与美团的主营业务、乃至未来大众生活方式的改变会有关联,因此我选择留在国内,带着团队加入美团,负责低空物流方向的探索。

当时在低空用无人机送货只是一个很遥远的概念,很多专家提出质疑,“无人机送货是否安全?”“噪声问题如何解决?”“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美团是不是就想做一下公关,搞一个热点?”但我们始终相信,如果一个新技术,通过产品形态落地到商业场景,其真正的价值需要穿透周期,看到最终的用户价值。在美团,我们花了六年多的时间,从概念做到原型,再到商业落地。今天我们能看到,未来全球很多城市的低空都会有一张由无人机编织的物流网络。到现在为止,美团无人机已经在全球开通了六十多条航线,送出了60多万个商业化订单,在全球低空物流企业中位居第二。现在,同学们下课后可以在西丽大学城清华园区里体验无人机外卖服务。

清华人要做的,是在无人喝彩时默默行动,在质疑声中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2023年春天,当时美团无人机在国内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特定类物流无人机运营许可,走向商业化运营的道路。同时我们也看到,海外很多国家和城市的市场具备与无人机配送高度契合的场景,但也存在政策法规、自然环境、文化习俗等种种挑战。所以我们面临的问题是:美团无人机业务是仅在国内深耕,还是同时奔赴海外开拓新的市场。我们经过反复思考,选择了后者,而且把目标锁定在了中东,选择了迪拜这座开放且前瞻的城市,作为美团无人机海外的首站。

这条开拓之路充满了挑战,沙漠中的极限高温、不同文化习俗带来的沟通协调困难、低空管理法规的空白和不确定性,都需要一一克服。终于,在2024年12月,美团无人机在迪拜拿到了第一张海外无人机配送的商业运营牌照,同时这也是迪拜民航局颁发的第一张低空物流许可。

同学们,如果我们判断“出海”是未来中国科技企业成功的重要途径,那么清华的同学们应该有敢为人先的勇气,率先投入全球化的浪潮。 

同学们,今天你们站在了清华园与鹏城的交汇点,这里是知识的殿堂,也是创新的前沿;这里有百年的积淀,更有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科技变革日新月异,机遇与挑战并存。不要只做潮流的追随者,更要成为规则的制定者、边界的开拓者。

最后,祝你们在清华园的岁月,不负韶华,勇敢追梦!愿你们从这里出发,自强不息,定义属于你们自己的未来坐标!

谢谢大家!


摄影:黄尹思

编辑:叶思佳

审核:聂晓梅、林洲璐



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