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返回
高岩

发布时间:2025-09-05

研究方向专注于建筑(数字)设计与智造工程信息平台,具体体现为三个子方向:

 

子方向一:“深度设计”的设计思维与方法

“深度设计”挖掘驱动形式背后不可见力量的关联,整合应用到建筑实践的知识系统中,从哲学、技术和文化的层面分析研究,激发更具创造性和社会价值的设计实践,最终形成了我的博士研究论文——Deep Design for Empathetic Architecture, Negotiating Hyper-complexities during Chinas Rapid Urbanization。这个理论体系,已经被邀在多个学术讲台上讲解,如RMIT的“亚洲城市与建筑”必修课,深圳大学2021年度当代建筑前沿课程系列讲座,等等。博士论文也受邀作为RMIT出版发行的 Practice Research. The Asian City 一书,该书从至今12年众多博士论文中,精选出19个卓越博士研究项目,收录其中。在深度计论的指导下,我已经开始发表文章,指导自己多样化且批判性的实践,并已经获得多个国内、外的设计奖项。在2022年,我根据“同理建筑”的理念,联合国际著名中国建筑师刘晓都(现坪山美术馆)和徐宗瀚成功策划第九届深圳/香港城市双年展坪山区分展,“大万不插电”。该展后成功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首届“公共艺术展”。

 

子方向二:DfMA装配式建筑设计与智能制造

Design for Manufacture and Assembly是建筑从工程化走向产品化的重要方向,具有通过智能制造影响建筑行业的重大意义。这个研究方向主要对建筑行业的现状和其下建筑师的从业状态深刻反思,在工业4.0和数字化设计与建造快速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提出再次向智能工业化学习的目标。用大规模定制、开源设计等当代理论,结合中国传统大木构建筑中的设计智慧,批判性的继承和理解产品设计中的概念,比如模数、模块、组合变化、性能化等,从事引领市场的产品研发,填补中国在高端定制全装配建筑产品的设计与加工一体化建筑产品的空白。如与上海略海集团联合研发的驿殿可移动式客栈产品系列,以及与奥雅椽为智造(深圳)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CARI系列,就是这个研究方向下的模块化装配式建筑研发项目。其中驿殿系列是国内第一个用定向重组竹和全榫卯结构作为主体建筑结构的产品,完全可逆,快速建造,拆除后不留任何痕迹,生态环保。

 

子研究方向三:基于数字引擎平台的大型设计
数字引擎实验室开发以人为本的工业化数字平台,以支持跨行业开发、产品研发及创意工程。通过人文驱动的技术研究,实验室专注于系统创新设计、智能制造及跨类型可持续建造。该实验室融合模块化架构、动态资源分配与人工智能协作,实现多场景创意工作流。其目标是构建面向数字生产的智能技术生态系统,同时探索数字引擎技术在游戏、影视、时尚、汽车、建筑与城市规划等跨行业应用,并将技术延伸至人居设计及工业制造领域。最终目标是建立可复制、可扩展的创意工业化生产框架


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