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英才班项目路演暨南山区桃源街道‘培芽计划’科创人才培育系列活动(第二期)”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简称“清华SIGS”)举行。活动由清华SIGS与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联合主办,聚焦人工智能领域创新成果展示与产研对接。南山区科创局、桃源街道相关负责人,清华SIGS师生代表以及创投机构代表百余人参与活动,英才班的七个人工智能项目团队进行了集中展示,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注入新活力。
清华SIGS院长助理吴乾元在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已成为驱动全球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学院依托工程教育中心搭建了“导师团+技术平台+产学研基地”三维支撑体系,推动学生团队与华为、腾讯等深圳科技企业开展联合研发,此次与桃源街道“培芽计划”的合作,正是校地协同的重要实践,未来学院将持续完善“高校培育+政府赋能”闭环,为青年科创人才提供全周期支持。
桃源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培芽计划”自启动以来,始终以解决科创企业痛点为核心,通过提供资金补贴、场地支持、资源对接等服务,帮助高校创新项目突破“从0到1”的落地瓶颈。此次与清华SIGS合作既是深化校地联动的重要一步,也是将高校智力资源转化为区域发展动能的具体行动,期待更多AI成果在桃源街道生根发芽。
清华SIGS培养处副处长杨文明表示,学院已构建“创意激发-创新实践-创业孵化”全链条培养体系,通过整合清华教育资源与湾区产业优势,培育出一批兼具技术能力与商业思维的复合型人才,未来将继续响应国家创新发展驱动战略,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科创力量。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执行总经理王红卫从资本视角分享了硬科技投资逻辑,并建议创业团队重视核心人才留存,通过股权激励等方式激发团队活力,为项目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路演环节中,七个团队依次展示其在情感交互、智能物流、医疗健康、信息检索等领域的AI创新成果,部分项目已完成初步商业化验证,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林湘荀团队研发的“乙女AI伴侣”通过多模态情感交互技术,精准还原角色性格,解决传统AI陪伴产品“对话脱离人设”的问题。郑子杰团队研发的“柔性配送全链路分拣机器人”搭载自主研发的DVS具身操作系统,可实现路径规划、柔性分拣、机械臂控制的全流程自主决策,单次可配送10个包裹、承重30千克,运输效率远超同类产品,已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袁睿团队打造的“UpGPT心理健康智能基座”,通过自主研发的认知行为大模型,构建“轻(AI幸福舱评估)-中(7×24小时陪伴)-重(专业顾问匹配)”三层服务体系。其中,AI幸福舱可在5分钟内完成情绪量化评估,已进驻多所高校与社区,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心理健康服务。此外,FreeU个性化AI搜索、EEGCatcher家用脑卒中早筛仪、屿智同行AI求职方案、万物灵情感陪伴机器人等项目,也凭借“技术创新+场景适配”的双重优势,获得现场嘉宾与投资方的关注,部分项目已与相关单位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互动交流
“技术-资本-产业”三方互动环节中,参会嘉宾围绕AI技术落地难点、商业模式优化、政策资源对接等问题与团队深入交流,为项目发展提供针对性建议。现场氛围热烈,许多新生表示,通过交流不仅明确了项目优化方向,也让自己更清晰地了解了湾区的科创支持政策。
活动合影
此次活动不仅集中展示了清华SIGS在AI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方面的成果,更深化了“高校-政府-产业-资本”的协同联动机制。通过“培芽计划”与英才班的深度融合,既为高校创新项目提供了落地支持,也为区域产业发展注入了智力资源,构建起“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的完整生态链。未来,清华SIGS将继续与南山区、桃源街道深化合作,依托英才班与“培芽计划”,开展更多技术交流、项目孵化活动,推动更多AI创新成果落地湾区,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清华力量。
“培芽计划”是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推出的科创人才培育项目,旨在通过校地协同,为高校创新项目提供全链条支持,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创新创业英才班是我院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主要面向对创业或创新感兴趣的全日制研究生,旨在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本次活动由清华SIGS工程教育中心、清华校友总会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分会、清华i-Space、西丽湖人才服务中心承办,清华SIGS英才班、科创之光协办,旨在通过“高校孵化+街道赋能”模式,推动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市场,助力青年创新创业项目落地成长。
来源:工程教育中心
文/图:陈末、韩春
编辑:叶思佳
审核:林洲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