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3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以下简称“深圳国际研究生院”)2025年新教师欢迎会暨第二批青年教师发展顾问聘任仪式在院信息大楼一层举行。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刘惠琴、院长欧阳证、副院长付昊桓,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泉水等青年教师发展顾问出席活动,学院优秀青年教师代表、新入职教师以及院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共同参加了活动。活动由付昊桓主持。

活动现场
刘惠琴首先代表学院向新教师表示欢迎,并向青年发展顾问们表示感谢。她强调,只有一流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并向新教师提出三点期望:一是立德树人,传承清华精神,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融入教学科研实践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人”;二是坚持开放包容、融合创新,推动跨学科融合,以原创性突破赋能新质生产力,攀登科研高峰,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三是身正为范,弘扬教育家精神,践行“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乐教爱生、甘于奉献。刘惠琴表示,学院将始终秉持“人才强校”的核心战略,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关心教师成长发展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构建“传帮带”机制和完善教师子女基础教育保障等体系,努力为大家构筑心安之处、立身之处、立业之处。
欧阳证向新教师介绍了学院的发展情况及愿景。他指出,作为清华大学深化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是学校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新增长极”和“创新试验田”,肩负着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的使命。欧阳证指出,学院致力于为教师提供全球领先的发展空间和支持体系,希望新教师们关注世界、国家以及自身角色的变化,勇于从事“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研究;积极拥抱变革,聚焦于对人类知识认知有重大突破的基础原创和能带来重大产业变革的技术创新。他寄语新教师树立长远目标,选择那些别人不愿做或不敢做的事并坚持做下去,拥有独立的、批判性的思维,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清华未来的走向进行大胆构想和定义,为清华培养下一代科学家与工程师、为中国在未来基础科学与产业技术中实现主导地位作出自己的贡献。

院领导与第二批青年教师发展顾问合影
会上举行了新教师佩戴清华大学徽章仪式及第二批青年教师发展顾问聘任仪式。第二批青年教师发展顾问为冯平法、付昊桓、李宝华、欧阳证、彼得·罗素(Peter Russell)、王学谦、王勇、尤海峰、郑泉水(按姓氏字母排列)。
青年教师发展顾问代表郑泉水院士以“拥抱无人区——与青年同仁谈学术生涯的破界创生”为题进行分享发言,他指出,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在深圳的重要使命是清华定义新的范式,他鼓励青年教师点燃内在的创造力,找到独一无二的热爱;敢于跨界融合,从“深耕”走向“开辟”;共建创新生态,从个人奋斗到群体共进。希望年轻教师实现从优秀的“解题者”向卓越的“出题者”的跃迁。郑泉水表示,希望能成为年轻教师大胆探索的后盾,尽力营造一个包容失败、鼓励冒险的创新环境,不仅做学术阶梯的攀登者,更做新航道的开辟者。
青年教师代表、2022年度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获得者郑博结合自身经历,作“扎根清华,立足深圳--做有世界影响力的研究”主题分享,结合自身的教学科研体会,鼓励新教师利用学院兼具的“清华的高度”与“深圳的速度”等优势,长期积累、持续深耕,做出有世界影响力的研究。
会上,新入职教师依次自我介绍,分享各自的教学科研经历及心得体会。

活动合影
本次活动旨在帮助新教师全面了解学校及学院文化、快速融入工作环境、增强归属感与认同感,为其顺利开启职业新阶段提供引导支持,并通过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促进跨学科、跨领域的未来协作,共同为推动学校及学院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于2025年5月起全面施行青年教师发展顾问组制度,在充分征求青年教师的意愿基础上,邀请资深教授、专家等对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给予指导。后续还将通过召开座谈会、举办教师发展沙龙等形式,有针对性地解决青年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与困难,分享有益工作经验,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与全面发展。
文:人事办
摄影:黄尹思
编辑:叶思佳
审核:聂晓梅、林洲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