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况
主要研究方向:
科学技术史;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中日科学技术的交流与比较研究;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的关联性
教育经历
1982 北京化工学院(现北京化工大学)基础课部物理师资班毕业, 理学士(BS)
1990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工学部人文社会群科技概论研究
1991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大学院理工学研究科社会工学专攻硕士
1993 获学术硕士 (MA)
1997 获学术博士 (Ph.D)
工作经历
1982 - 1987 北京化工学院社会科学部助教
1987 - 1990 北京化工学院社会科学部讲师
1997 - 2000 东京工业大学社会理工学研究科经营工学专攻客座研究员,日本学术振兴会特聘研究员
2000 - 2010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科技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
2010 - 2022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教授,所长
2022 - 至今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人文社会科学部教授
学术兼职
1.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综合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
2.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风险治理与人类安全专委会副主任
社会兼职
-
教学课程
1) 科学编史学与科学技术史(本专业研究生必修学位课),校本部
2) 科学技术史专题研究(本专业研究生必修学位课),校本部
3) 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本专业研究生学位选修课),校本部
4) 科学技术通史系列讲座(全校本科生公共选修课),校本部
5) 自然辩证法(文科硕士研究生公共学位必修课),校本部、SIGS
6)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SIGS
研究生指导
-
研究领域
1) 中国石油炼化技术研究中心委托横向课题“中国石油炼油化工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2)北京市科技三项经费课题:“高新技术产业链及中介组织问题的研究(北京科技投入重
点领域及其项目指南)”
3)NTT DoCoMo, Inc委托横向课题“关于移动社会的现状及未来的国际比较研究”
4)北京市科技三项经费课题:“科技规划决策专家咨询网络支持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5)清华-野村中国研究中心委托课题:“中日科技体制中政府与科技界角色互动的历史与比较研究”
6)中国硅谷科技集团委托横向课题:“中日产学研互动平台的建设及相关理论研究”
主要项目
-
代表性论文
1) 楊艦「近代中国における物理学者集団の形成とその社会的背景」、『科学史研究』(日本)第35巻197号1996年春。
2) 楊艦「中国における物理学専門教育の創設」、『科学史研究』(日本)第36巻202号、1997年夏。
3) 楊艦「中国近代工業人材の養成と東京高等工業学校」、『技術文化論叢』(日本)、1999年号。
4) 杨舰:“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的方法问题”,《自然科学史研究》,2001年,20卷2期。
5) 杨舰、节艳丽“日本学术振兴会促进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结合的机制和对策”《中国科学基金》,17卷6期(2003)。
6) 陈超群、杨舰“清华大学工学院的创建”《中国科技史料》,25卷4期(2004)。
7) 杨舰“丁燮林关于‘新摆’和‘重力秤’的研究——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早期研究工作的个案分析”,《自然科学史研究》(增刊),2003年。
8) 杨舰、刘丹鹤“曼哈顿工程与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4期。pp.1-7。
9) 杨舰、刘丹鹤“中国科学社与清华”,《科学》,2005年5期,pp.44-48。
10) 杨舰“日本科学技术史界的东京工业大学学派”,《中国科技史杂志》,第26卷4期,pp.362-369
11) 姚雅欣,杨舰,田芊“清华大礼堂听音问题校正与近代建筑声学在中国的奠基”《中国科技史杂志》,(第27卷4期,(2006)
12) 刘丹鹤、杨舰“R&D投入、经济增长与科技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9期。
13) 乔冬梅、杨舰、李正风 “基于互联网的科技规划咨询系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4卷1期,pp.1-4.2007年1月
14) 乔冬梅、杨舰、李正风 “互联网科技规划专家咨询系统的知识获取、分析与评价” 《科技进步与对策》, 24卷7期,pp127-131,2007年7月
15) 乔冬梅、杨舰、李正风“区域科技计划中的中央与地方科技资源整合”《科技进步与对策》, 24卷10期,pp.45-49,2007年10月
16) 牟焕森,杨舰,白欣,刘丹鹤“基于集群创新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析——贵屿电子废弃物拆解回收产业的发展经验与启示”《自然辩证法研究》,24卷1期(2008),pp.75-80
17) 刘丹鹤,杨舰“废旧高科技电子产品与生态文明的构建——以废旧手机电池为例”《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6期,pp.125-129.
18) 牟焕森、杨舰:我国手机回收结构特征及其科技政策内涵分析——基于技术产品生命周期的视角,《科技进步与对策》,26卷第7期2009:101-105
19) 郑青松,杨舰“陶葆楷与中国的环境科学”,《多视野下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第十届国际中国科学技术史会议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9, pp.143-156。
20) 楊艦「日本のノーベル賞がもつ性格」『ILSAGGIATORE 科学技術とその時代』(日),,No.39(2010),pp.1-10
21)曲德林,杨舰“面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能源战略调整分析——福岛核事故对世界能源结构和中国能源战略的影响”,《能源与环境——中日能源政策的反思与展望》,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pp.109-120。
22)杨舰,刘丹鹤,李英杰,王公“毛二可学术思想传承与创新”,李正风、张成岗主编 《中国科学与工程杰出人物案例研究》(下册),科学出版社,2014年, pp.561-611
23) 仲雯雯, 杨舰, 曲德林“池田大作环境教育理念的协调观分析” 《生态经济》第30卷第1期(2014年1月),pp.182-186.
24)李英杰,杨舰,“北京大学早期的物理教授张大椿” 《中国科技史杂志》,2015年1期,pp.33-41.
25)林菲,杨舰:“北京市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北京公共服务发展蓝皮书》,2016.2. 第一版,pp.268-281。
26)王蕾、杨舰“21世纪日本科学传播相关国策综述”,《科学》,2016年(68卷)第2期,pp.56-59。
27)杨舰、江洋“CP对称性破缺起源”的发现与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年第4期, pp.91-95。
28)岳岩,杨舰“中日近代化學翻譯之比較——從《舍密開宗》和《化學鑒原》談起”《澳門理工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2期, pp.66-73。
29)王公,杨舰“沈同在抗战中的营养学研究”《中国科技史杂志》,2016年,第2期, pp.162-171
30)杨舰,王佳楠,王公“李志坚:微纳世界中国芯”,《跨越时代的百位中国科学家》,科普出版社,2016年,pp.261-272。
31)林菲,杨舰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热点及其演化——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的量化分析”《 科学学研究》 2016 Vol.34 (9): pp.1294-1300。
32)刘兵,杨舰“关于“智能化”与设计的若干哲学思考”《装饰》,2016,11期,pp.33-36
33)Wang lei, Yang Jian Process and Impact of Niels Bohr's Visit to Japan and China in 1937: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Endeavour 2017 Vol. 41 No. 1,pp.12-22.
34) Guo Qin-Shuo & Yang Jia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Its Impac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China Online Release of Asia-Pacific Tech Monitor , Apr-Jun 2017, pp.31-36
35)陈祥,杨舰,胡日查“日本对中国东北大豆加工技术的改造--殖民地科学技术视角下的案例研究--”,《中国科技史杂志》第38卷第4期(2017年),pp.430-446
36)李英杰,杨舰“民国初期北京大学理科研究所的创建——科学研究在高等教育中的体制化开端”,《自然科学史研究》,2017年4期,pp.519-534
37)DU Jing,YANG Jian Blended Learning Supported by the Video Case Base in the Course about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 Education (ICCSE 2017) ,August 22-25, 2017. University of Houston, USA.(EI收录)
38) 刘红晋,杨舰 “19世纪中英科学网络中资金和信息的不对等流动——以史温侯和达尔文、胡克的联系为例”,《自然辩证法通讯》,第 40 卷 第5期,总237期(2018),pp.60-69
39)Lei Wang & Jian Yang When overseas education meets a changing local context: the role of Tokyo Higher Technical School in the industrial modernisation of China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History of Education https://doi.org/10.1080/0046760X.2019.1585584
40)王公,杨舰“抗战营养保障体系的建立与中国营养学的建制化”《自然辩证法通讯》第41卷,第8期,(总252期)pp.62-70 (2019)
41)Dian Zeng , Jian Yang and Lewis Pyenson Compatible Humanists: Yuen Ren Chao Meets George Sarton Isis A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Society, Vol. 110, No. 4, 2019
42)王佳楠,杨舰“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的创建及发展——战争与科学视角下的解析”《自然辩证法通讯》42卷, 第7期, pp.62-68 (2020)
43)王公,杨舰“李约瑟与抗战中的中国营养学”,《自然科学史研究》,40卷,第2期,pp.246-261 (2021)
44)闫新芳,杨舰“洋务留学生伍光建与卡尔·皮尔逊的交往”,《自然科学史研究》,41卷,第2期(2022):234-249.
45)闫新芳,杨舰“中国近代科学语言的形成”,《自然辩证法研究》,38卷,12期(2022),45-51
二.主要出版物
1) 楊艦著『近代中国における物理学者集団の形成』日本橋報社,2003.
2) 杨舰、戴吾三编著《历史上的科学名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第二版,2009.
3) 杨舰、程远远、严凌纳译《科学家的不端行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 戴吾三、薛凤珠、汪亚丁、杨舰选编《二十世纪的科学名篇》,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5) 杨舰、戴吾三主编《清华大学与中国近现代科技史》,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6) 刘兵、杨舰、戴吾三主编《科学技术史二十一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7) 杨舰,刘兵主编《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
8)杨舰,梁波译《科学的社会史》,科学出版社,2010年11月
9)刘兵,鲍鸥,游战洪,杨舰《科学技术史新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
10)曲德林,杨舰主编《能源与环境——中日能源政策的反思与展望》,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11)郭小林,杨舰主编《科学方法》,科学出版社,2013
12)刘兵、江晓原、杨舰主译《剑桥科学史·第五卷·近代物理科学与数学科学》,大象出版社,2014年
13)杨舰,王佳楠,王公,朱晨著《微纳世界中国芯——李志坚传》,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上海交大出版社,2017.5
14)武安义光等著,杨舰,王莹莹译《日本科技厅及其政策的形成和演变》,北京大学出本社,2018年7月
15)杨舰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科学技术史卷能源与电力栏目(84个条目),2021年12月上线。
代表性著作
主要专利成果
其他成果
-
荣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