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0755-26930157
邮箱: hansanyang@sz.tsinghua.edu.cn
地址:
韩三阳,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 先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和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入选欧盟玛丽居里学者(2018),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 (2021),鹏城孔雀计划”特聘岗位人才 (2022)。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含共同)或者通讯作者在 Nature, Nat. Photon., Nat. Commun.,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等国际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研究成果入选“2017年度中国稀土十大科技新闻”,荣获“2021年中国光学十大进展提名奖”。
本研究团队致力于智能发光探针、多模态成像与生物诊疗应用的交叉创新,推动精准生物医学发展。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发光探针的设计与开发:开发无机纳米晶、有机分子、生物蛋白及复合型发光探针,探索其结构调控与发光特性,推动新型成像与检测方法的发展
2. 多模态成像技术:融合三维计算成像、超分辨成像与单粒子示踪,揭示跨尺度生命过程的动态机制。
3. 生物诊疗应用:利用发光探针的深层成像与高灵敏特性,开展蛋白、酶及细胞功能研究,探索其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潜力。
诚邀有志于化学、光学与生物医学交叉研究的同学加入,共同探索生物医学前沿。
课题组长期招收博士后、科研助理、博士研究生、以及硕士研究生,欢迎具有化学、材料、物理、光学、光谱学、人工智能、生物等背景且有志从事发光与成像研究的同学加盟。应聘者请将应聘材料(个人简介,科研成果,未来工作计划等)发送至hansanyang@sz.tsinghua.edu.cn。
2010年8月-2015年2月,新加坡国立大学大学,化学专业,博士
2007年9月-2010年6月,苏州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硕士
2003年9月-2007年6月,苏州大学,化学专业,学士
2025年6月-至今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2年5月-2025年6月,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7年9月-2022年3月,剑桥大学,博士后,玛丽居里学者
2014年10月-2017年8月,新加坡国立大学大学,博士后
《Giant》杂志客座编辑(Guest Editor)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专委会发光与显示照明技术专业组委员会委员
中国稀土学会稀土材料化学与生物技术交叉专委会委员
中国生化制药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光学探针与生物成像实验》(中文课程85991462-200)
《纳米医药研究概论》(中文课程 85990902-200)
《实验生物学》(英文课程 86000903-200)
《波谱与显微镜》(英文课程 76000143-200)
《科学作图》(英文课程 76000131-200)
研究方向
本研究团队聚焦于智能发光探针设计、多模态成像技术开发及生物诊疗应用应用三大核心方向,致力于构建从分子探针设计到精准生物医学应用的完整研究体系。研究特色在于融合化学合成、光学工程与生物医学的交叉优势,发展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成像工具与可控生物合成技术,为生命科学研究和临床诊疗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一、核心研究方向
1. 新型发光探针设计与功能化
o 开发近红外二区(NIR-II, 1000-1700 nm)荧光探针,突破传统成像组织穿透深度与分辨率的限制,实现深组织活体动态监测。
o 设计X射线激活型纳米探针,结合稀土元素掺杂与能量传递调控,提升低剂量X射线成像灵敏度,推动低辐射动态CT成像技术。
o 构建刺激响应型探针(pH/ROS/酶激活),通过光化学调控实现靶向探针的时空可控自组装,提升肿瘤微环境特异性成像精度。
2. 多模态高分辨成像技术开发
o 三维实时成像系统:集成显微光学编码与算法解码,开发毫秒级三维动态成像平台,应用于细胞尺度过程的连续观测。
o 超分辨成像:结合多维光学调控技术与深度学习算法,突破衍射极限,实现亚细胞尺度活体动态追踪。
o 单粒子示踪技术:利用发光纳米颗粒编码与亚衍射定位算法,解析细胞内囊泡运输、病毒侵染等纳米尺度生物过程的动力学机制。
3. 生物诊疗应用:利用发光探针的深层成像与高灵敏特性,开展蛋白、酶及细胞功能研究,探索其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潜力。
课题组长期招收博士后、科研助理、博士研究生、以及硕士研究生,欢迎具有化学、材料、物理、光学、光谱学、人工智能、生物等背景且有志从事发光与成像研究的同学加盟。应聘者请将应聘材料(个人简介,科研成果,未来工作计划等)发送至hansanyang@sz.tsinghua.edu.cn。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在研, 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在研,主持;
3.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项目,在研,主持;
4.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在研, 主持;
[1] Sanyang Han, Renren Deng, Qifei Gu, Limeng Ni, Uyen Huynh, Jiangbin Zhang, Zhigao Yi, Hiroyuki Tamura, Anton Pershin, Hui Xu, Mojtaba Abdi-Jalebi, Aditya Sadhanala, Artem Bakulin, David Beljonne, Xiaogang Liu and Akshay Rao, Lanthanide-doped inorganic nanoparticles turn molecular triplet excitons bright. Nature 2020, 587, 594-599.
[2] Sanyang Han, Xian Qin, Zhongfu An, Yihan Zhu, Liangliang Liang, Yu Han, Wei Huang & Xiaogang Liu, Multicolour synthesis in lanthanide-doped nanocrystals through cation exchange in water. Nat. Commun. 2016, 7, 13059
[3] Sanyang Han, Zhigao Yi, Jiangbin Zhang, Qifei Gu, Liangliang Liang, Xian Qin, Jiahui Xu, Yiming Wu, Hui Xu, Akshay Rao, Xiaogang Liu. Photon upconversion through triplet exciton-mediated energy relay. Nat. Commun. 2021, 12, 3704.
[4] Zhijian Yang, Peng Zhang, Xiaofeng Chen, Zhongzhu Hong, Jianwei Gong, Xiangyu Ou, Qinxia Wu, Weihong Li, Xiaoze Wang, Lili Xie, Zhenzhen Zhang, Zhiyang Yu, Xian Qin, Jiang Tang, Hongjie Zhang, Qiushui Chen*, Sanyang Han*, Huanghao Yang*. High‐confidentiality X-ray imaging encryption using prolonged imperceptible radioluminescence memory scintillators. Adv. Mater. 2023, 35, 2309413.
[5] Sanyang Han, Animesh Samanta, Xiaoji Xie, Ling Huang, Juanjuan Peng, Sung Jin Park, Daniel Teh Boon Loong, Yongdoo Choi, Young-Tae Chang, Angelo Homayoun All, Yanmei Yang, Bengang Xing, and Xiaogang Liu, Gold and Hairpin DNA Functionalization of Upconversion Nanocrystals for Imaging and in vivo Drug Delivery. Adv. Mater. 2017, 29, 201700244.
[6] Hui Xu†, Sanyang Han†, Renren Deng, Qianqian Su, Ying Wei, Yongan Tang, Xian Qin & Xiaogang Liu, Anomalous upconversion amplification induced by surface reconstruction in lanthanide sublattices. Nat. Photon. 2021, 15, 732-737.
[7] Sanyang Han, Renren Deng, Xiaoji Xie, and Xiaogang Liu, Enhancing luminescence in lanthanide-doped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 Angew. Chem. Int. Ed. 2014, 53, 11702-11715.
[8] Nan Zhang†, Ying Li†, Sanyang Han†, Ying Wei, Huan Hu, Ran Huo, Chunbo Duan, Jing Zhang, Chunmiao Han, Guohua Xie, Hui Xu. Cluster Light-Emitting Diodes Containing Copper Iodine Cube with 100% Exciton Utilization Using Host-Cluster Synergy. Angew. Chem. Int. Ed. 2023, 62, e202305018.
[9] Zhiquan Lu, Zilu Ye, Ping Li, Yike Jiang, Sanyang Han* & Lan Ma*. An MSRE-Assisted Glycerol-Enhanced RPA-CRISPR/Cas12a Method for Methylation Detection. Biosensors 2024, 14(12), 608.
[10] Haoran Zhang, Yachong Liu, Rong Jin, Sanyang Han,* and Qianqian Su*. Intensifying upconverted ultraviolet emission towards efficient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generation. Chem Asian J. 2022, 17, e202200309.
† Co-first author, * Corresponding author
2023 中国稀土学会优秀报告奖
2022“鹏城孔雀计划”特聘岗位人才
2021 中国光学十大进展提名奖
2021 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
2018 欧盟玛丽居里学者
2017 中国稀土十大科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