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方向
团队长期致力于研究癌症靶向治疗研究,特别是多个信号下游节点蛋白及肿瘤相关生长因子的致癌机制中做出了开创性研究,发现多种分泌致癌蛋白和其他内分泌系统肿瘤的关键致病机制,提出了相应的靶向治疗方案。
2. 实验室建设目的
面向国际健康学科前沿,针对我国建设“健康中国”和深圳生命健康产业的现实需求,结合清华大学化工学科发展整体规划,着力建设健康工程、疫苗工程、制药工程、细胞工程四个学科方向。突出工程科学支撑和学科交叉融合特色,打通应用转化渠道,创建基于工程科学支撑、多学科融合的生物医药与健康工程新领域。围绕大健康的重大需求,融合医药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化学工程等先进学科集群进行重点布局和建设,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领域的产学研合作网络。
3. 已有研究条件
近三年来,科研成果稳定增长,批建3个跨学科交叉工程实验室和2个诺奖(图灵奖)实验室,基础研究机构的建设增强了学院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的综合实力,特别增强了培养跨学科人才和承担国家大型综合性项目的能力。学院可以保障项目所需实验、办公场地要求,为团队成员及家人提供住房保障。学院购置了如超高分辨率成像系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高效液相色谱、3D生物打印机、双光子显微镜、小动物CT、小动物三维成像仪、SPR分子互作等高端精密设备,为项目的研究工作提供设备支持。
4. 平台研究成果
项目团队已筛选获得一类肿瘤靶向药物BADS99磷酸化位点的小分子抑制剂NPB。若该靶向药物能成功转化,这将是世界上首个BADS99磷酸化靶点的抗肿瘤小分子靶向药物。筛选到的新靶点TFF3的抑制剂KP7也是世界上首个靶向TFF3的抗肿瘤小分子靶向药物。前期的研究发现NPB和KP7均表现出了优异的抗肿瘤活性。 团队的研究成果已在PNAS、Cancer research、Nature Nanotech、Oncogene、Molecular Cancer Therapeutics等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了200多篇论文,SCI累计引用超过11000次,H-index=64,拥有超过28项国际专利。
预计成果:
开发3个肿瘤靶向1.1类创新药物,分别是BAD磷酸化抑制剂、TTF3二聚化抑制剂、神经营养因子Artemin抑制剂,完成药物临床前研究,进入新药临床试验批准(IND)申报阶段,并为进入临床I期开展预研。研发2个伴随诊断试剂盒。
5. 平台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Peter Edward Lobie 18565857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