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示意图
一、技术领域
无线光通信技术领域
二、专利介绍
1.专利信息
专利类型:发明
专利权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申请号:202410612834.1
发明人:丁文伯、李嘉荣 、梁晨欣、阮黎光、杨昉、宋健、黄绍伦
2.专利说明书摘要
一种基于无线光通信的目标检测与识别系统和方法,其中,发射编码和调制后的光信号;接收由目标物体反射的光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对接收到的电信号进行预处理、解调和解码;对预处理后的信号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和频率域分析,以提取目标物体的特征;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对提取出的特征进行分类和识别。本发明的系统和方法提高了目标检测识别的精度和效率,还降低了对复杂硬件的依赖,使得系统更加经济和易于部署。尤其是,本发明在对光信号处理、分析和识别方面的创新解决方案,如针对信号特征提取和深度学习处理方法的创新设计与高效结合,增强了其检测与识别能力和应用范围。
3.创新点
(1)通过无线光通信实现非接触式、无损、被动的目标检测与识别,有效地降低了系统对硬件的依赖,同时提高了操作的灵活性和环境适应性。
(2)利用无线光通信技术和先进的信号处理算法,系统能够在复杂环境中准确地识别目标物体的材质、形状、纹理和状态等信息。
(3)本发明在信号处理上实现了多种创新,包括信号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利用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算法进行的分类识别,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显著提高了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
(4)通过适用于多种光谱范围的无线光通信技术,增强了系统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扩大了应用领域。
(5)本系统的设计允许与现有通信和网络设施兼容,具有较低的成本和易于部署的特点,适用于广泛的商业和工业应用。
4.痛点问题
(1)在多变的环境条件下,传统的目标检测与识别方法(如基于X射线、超声波或射频技术)常受设备成本、便携性及操作者安全等限制。
(2)基于相机的视觉方法虽直观,但易受环境光照和视角变化的影响,且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
(3)传统技术在复杂环境中的识别精度有限,难以有效适应高要求的工业、安全监测等场景的需求。
5.技术优势
(1)技术优势:本发明利用可见光通信技术,较传统的X射线、超声波等技术具有更低的干扰性和更高的环境适应性。此外,通过整合近红外和中红外波长,增强了在多种光照条件下的性能。
(2)成本优势:与基于复杂硬件的传统识别系统相比,本发明利用现有的通信基础设施,显著降低了系统实施的成本。
(3)效率优势:本系统通过先进的信号处理和机器学习算法,提高了目标检测与识别的准确率和效率,特别是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分析任务。
三、产业化信息
1.应用场景
(1)工业制造监控:在工业制造领域,本技术可以用于监测生产线上产品的质量,通过识别材质和纹理来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2)健康监护—跌倒检测:应用于健康监护领域,特别是用于老年人的居家安全监测,如跌倒检测,有效提升居家安全水平。
2.商业价值
(1)工业制造行业市场价值:通过可见光通信技术实现精确的产品质量监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市场规模:随着智能制造的推广,对高精度检测技术的需求持续增长。盈利预估:通过提高产品合格率,减少废品,企业可显著增加盈利。
(2)健康监护行业市场价值:特别是在老年人居家护理方面,通过跌倒检测技术可以极大地提升老年人的居家安全。市场规模:预计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对此类健康监护技术的需求将持续扩大。盈利预估:健康监护行业的增长为本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商业机会和盈利空间。
3.发展规划
(1)技术推广与应用拓展:未来计划将本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和健康监护等领域,通过持续优化技术和拓展应用场景,实现技术的国产化,快速提高我国在智能制造和智能健康监控领域的竞争力。
(2)市场推广与合作:通过与行业领先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推广本发明的无线光通信技术,开发适应不同场景需求的定制解决方案,同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和工程咨询,以占据市场优势。
4.合作方式
面议
注:所有成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联系方式:ttc@sz.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