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
在数字中国和中国式现代化加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正成为驱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大数据技术与工程硕士项目紧扣国家战略需求,聚焦打破大数据“黑盒”,面向大数据全生命周期,构建覆盖数据获取、治理、计算、分析及典型应用的系统知识体系,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与卓越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项目重点围绕多模态数据融合、隐私计算与数据安全、复杂特征挖掘、智能推演与预测等前沿方向开展教学与科研,服务于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精准医疗、科学研究等国家重大领域,全面对接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需求。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雄厚的产业生态,项目与华为等行业头部企业深度协同,将企业优质资源贯穿于新生入学、课程教学、课题研究、实践训练的全过程,打造“课程+项目+平台+师资”四位一体的全链条、全场景联合培养体系。学生不仅能深入参与真实企业级课题研究,更能在一流工程平台上打磨实践能力,产出具有产业影响力的应用成果。
项目以“培养兼具科研深度与工程厚度的大数据领军人才”为目标,致力于打造引领未来数字时代发展的强劲引擎。“数化万物,智创未来!”。
人才培养
项目依托与华为、深圳市交通规划设计中心共建的校企联合培养基地,联合多家大数据领军企业,面向真实产业场景开展课题研究,着力培养学生将理论创新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的实践能力与科研思维。学生将有机会参与企业级项目实践,直面行业前沿挑战,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
项目开设多门校级精品课程与“华为智能基座”系列核心课程,涵盖大数据基础与前沿技术,配套建设“华为鲲鹏教学计算平台”,广泛支持专业课程实验和创新训练,打造高水平、实战化教学体系。课程内容紧贴数字产业发展新趋势,助力学生掌握云计算、数据智能、隐私计算等新兴核心技术。
培养团队由多学科优秀教师与行业顶尖专家共同组成,形成“学术+产业”双导师制,学生可在国际知名学者及企业技术领袖指导下,深入参与前沿课题研究,拓展全球视野,激发创新潜力。项目全面覆盖大数据技术全链条,助力学生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大数据人才。
培养成果
项目已培养出一批具有卓越科研能力与实践素养的大数据人才。学生在NeurIPS、CVPR、IJCAI、ICLR 等国际顶级学术会议以及 IEEE TPAMI、TIP、TNNLS 等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数十篇,多人获评清华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 等重要荣誉。
在国内外高水平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竞赛中,项目学生战绩斐然,曾斩获:
· ACM MM超级挑战赛全球冠军
· ICCV视频描述赛道冠军
· 国际自主机器人大赛一等奖与最佳表演奖
· 国际数据科学大赛一等奖
· NTIRE图像质量评估双赛道冠军
同时,学生参与的实践项目被华为、腾讯、快手等知名企业高度认可,在实际场景中有效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提升智能化水平,展现出扎实的工程能力与创新力。
毕业生广泛进入华为、腾讯、阿里、百度、比亚迪、航天科工集团等科技领军企业及国家重点单位,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发挥骨干作用,充分体现出“一专多能、科研与实战并重”的人才培养优势。
师资队伍
大数据硕士项目依托自动化、计算机、电子、生物、物流等优势学科建设,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完善的科研条件,导师队伍中多人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深圳市科技进步奖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奖项,大部分导师具有海外知名高校学习及工作经历,并主持多项高水平国家级课题,为项目相关科研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
项目负责人,鹏城学者特聘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计算摄像、多模态数据融合 | |
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无线通信,信息通信大数据 | |
![]() | 研究员,博导 研究方向:医学显微图像大数据分析 |
![]() | 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智能系统、数据挖掘与模式识别 |
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智能决策与博弈 | |
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 | |
副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智能交通系统、交通系统大数据 | |
![]() | 副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健康大数据、信息论与优化、机器学习 |
副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 | |
![]() | 副教授 研究方向: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统计信号处理 |
副教授 研究方向:海洋大数据 | |
副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光通信与光感知,信息通信大数据 | |
副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具身智能 | |
助理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去中心化推理与学习、无线通信、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 |
联系方式
联系人:黄老师
电话:0755-86239174
邮箱:huang.lingyan@sz.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