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客
校友
捐赠
人才招聘
内网
邮箱
中
EN
学院新闻
综合新闻
学术科研
教育教学
交流合作
SIGS人物
媒体聚焦
学院概况
院长寄语
关于我们
学院简介
学院沿革
2023
2021
2020
2019
2018
2016
2011
2010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现任领导
院长
党委书记
副院长
党委副书记
院长助理
组织机构
职能部门
教学科研机构
信息公开
联系我们
学科建设
教育教学
师资队伍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学术学位教育
专业学位教育
课程与教学
国际化培养
授权学科
奖助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
中心简介
特色项目
品牌活动
实践
服务
i-Space
在线开放教育
在线教育
校园开放课程
校际共享课程
科学研究
科研项目
科研机构
政府批建机构
自主设立机构
联合共建机构
科研成果
技术转移
大型仪器共享
招生就业
硕士招生
博士招生
国际学生招生
在职研究生
非学位项目
学生职业发展
合作交流
国内合作
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伙伴
联合培养
科研合作
交流访问
走进SIGS
校园生活
学生活动
教工活动
生活在SIGS
食在SIGS
住在SIGS
图书馆
生活在深圳
实用信息
校园交通
周边交通
校园参观
宣传资源
清华校历
校园风光
校园安全与健康
校园安全求助电话
校园健康服务
学院新闻
首页
学院新闻
学术科研
综合新闻
学术科研
教育教学
交流合作
SIGS人物
媒体聚焦
2025-06-25
学术科研
苏阳团队合作开发分离性能可切换的石墨烯智能分离膜
智能膜与主动分离技术是膜研究的新兴领域,能够在外界刺激下实现分离性能的可逆调控。近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苏阳、山东理工大学赵金平、大连理工大学张宁等合作发现,将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纳米片混合组装为复合膜,可使原本对溶剂刺激无响应的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膜,转变为对溶剂种类有明确响应、分离性能可切换的智能膜材料。图1. (a)氧化石墨烯/石墨烯复合膜在水和甲醇中对不同染料分子量的截留;(b)智能膜在水和甲...
more
2025-06-20
学术科研
李兵团队在微生物光电化学促进磷酸盐高效矿化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近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教授李兵团队在微生物光电化学促进磷酸盐高效矿化领域取得系列研究进展。生物杂化体(biohybrids)耦合光敏剂优异的光捕获特性及生物催化剂高效的催化能力,可利用太阳能高效驱动特定的化学转化过程,因此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尽管已有研究表明微生物EPS在维持生物杂化体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在生物-无机界面光生电子传递过程中的具体机制仍长期缺乏直接证据。非生物-微生物界面间...
more
2025-06-17
学术科研
我院与清华大学电子系合作获IEEE ICC 2025最佳论文奖
近日,IEEE 通信学会(IEEE Communication Society)旗舰会议2025 IC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我院宋健教授合作完成的论文“A 25 Gbps Plug-and-Play Self-Alignment Optic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Distributed Training in Data Center”获大会最佳论文奖。IEEE ICC是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通信学会的顶级会议,最佳论文奖获奖率不足1%。在这篇论文中,研...
more
2025-06-16
学术科研
谭英课题组合作构筑具有抗肿瘤活性的三层夹心炔基功能化银-多金属氧酸盐杂化纳米簇
近年来,原子级精确金属纳米簇因其独特结构与卓越性能,受到材料化学与生物医学领域的广泛关注。其中,银纳米簇因其优异的光致发光特性、稳定性及生物相容性,被视为极具潜力的多功能材料。多金属氧酸盐(Polyoxometalates,POMs)作为一类结构多样、氧化还原活性强的无机簇合物,在催化、材料和生物医药等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将银纳米簇与POMs相结合,构建具有协同效应的杂化材料,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如何实现结...
more
2025-06-16
学术科研
我院喜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近日,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官网发布《2024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拟奖公示》,公布拟奖项目196项,拟奖人24人。我院教师吴乾元荣获2024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青年科技创新奖,唐彦嵩参与的“面向客厅交互的视界革新-智能显示增强融合内容生成平台及终端”项目和许银亮参与的“超大城市虚拟电厂多时序高精准调控关键技术、成套装备及应用”项目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奖人:吴乾元)吴乾元,清华大学...
more
2025-06-16
学术科研
陈道毅团队在海域可燃冰三联开采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
天然气水合物(又称为可燃冰)被认为是未来最具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我国南海的储量高达800亿吨油当量。因此,开发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尽管我国已在南海成功进行了天然气水合物试采,但如何实现安全、高效、经济的商业化开采仍是当前的一大挑战。南海的水合物通常埋藏于海底浅层的泥质低渗透储层中,且伴随高温高压条件,开采后易导致地层不稳定,从而引发地质滑坡的风险。此外,传统单一开采...
more
2025-06-13
学术科研
李星辉团队在数字光栅深度学习三维感知领域取得进展
近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李星辉副教授团队在数字光栅结构光三维(Structured light 3D reconstruction technology,SL3D)重建领域实现进展。针对高质量三维重建所依赖的真实数据资源少,构建策略效率低和前沿数据缺乏问题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团队深入研究了场景背景稳定性对网络前景预测精度的影响,并首次系统性探讨了样本空间分布频率与模型性能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提升了数据集构建的科学性与效率。在此策略指导...
more
2025-06-10
学术科研
第三届“清华海洋”研究生学术论坛暨清华大学第798期博士生学术论坛举行
为迎接第17个“世界海洋日”,促进研究生学术交流,推动跨学科合作与海洋科技创新,6月7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以下简称“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举办第三届“清华海洋”研究生学术论坛暨清华大学第798期博士生学术论坛。本届论坛以“智汇蔚蓝,绿创未来”为主题,聚焦海洋工程与物理海洋、海洋能源与低碳转型、海洋信息与探测装备、海洋生态与环境治理等关键前沿方向。参会代表合影会上,海洋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王勇表示,清...
more
2025-06-09
学术科研
李星辉团队在多维原子级测量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教授李星辉团队在多维原子级测量技术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提出了一种新型集成式零死区外差光栅干涉仪,可实现三自由度的亚纳米级位移测量,并显著提升了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该成果为面向光刻系统、原子尺度制造和航空航天超精密测量等应用的高集成度、多维度测量系统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图1新型零死区外差光栅干涉仪的整体框架随着集成电路制造、精密机械加工及原子...
more
2025-06-09
学术科研
赵世玺、侯廷政团队与合作者在高熵正极材料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高熵概念的兴起为突破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循环寿命和能量密度的性能瓶颈提供了全新机遇,由于其化学组分的复杂性,现有研究仍面临两大核心挑战:一是高熵效应从动力学角度调控电化学行为的物理机制尚未明确,二是难以高效准确地建立含短程有序(SRO)结构的原子尺度机理模型。图1.高熵材料的迟滞迁移效应及SRO精准模拟近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教授赵世玺、助理教授侯廷政团队在高熵材料的迟滞迁移效应及SRO原子尺度建模和...
more
2025-06-05
学术科研
减污和降碳有啥关联?清华SIGS团队发现……
今天是第54个世界环境日,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是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有着深远影响。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两个看似独立的环境议题却有着鲜为人知的关联。对此,清华SIGS科研团队又有新发现!环境与生态研究院副教授郑博,带领由中、法、德多名学者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在《自然》(Nature)期刊发表题为“大气污染影响全球甲烷收支的趋势和年际变化”的重要研究成果。该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减污和降...
more
2025-06-04
学术科研
陈谦团队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领域取得新进展
通过电解水制氢储存可再生能源电力已成为实现全球能源转型和实现净零排放的关键策略。在四种电解水制氢技术中,碱性电解水制氢(ALK)以其技术成熟、成本低的优势,成为目前最具应用潜力的大规模绿氢制备技术。然而,风能与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普遍存在间歇性、波动性强的问题,导致电解系统频繁启停或负载波动,带来启动缓慢、能效下降、热管理困难等运行挑战,制约其在多源融合背景下的应用前景。图1 碱性电解水制氢中试系统(产...
more
2025-06-03
学术科研
何宏辉课题组与合作者提出可重构任意椭圆延迟器阵列助力高维光子操控
随着光学成像、通信、计算与加密等前沿应用对光子调控精度提出更高要求,传统的液晶器件虽已实现固定输入可调相位与偏振,但受限于液晶分子(延迟器)轴向几何、延迟值与绝对相位等自由度,仍难以满足动态、复杂光场的实时调控需求。结构光的灵活调控和矢量光束的精准合成与测量,在工程学、材料学及生物医学成像等方向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这一挑战,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生物医药与健康工程研究院(iBHE)何宏辉副研究员课题组...
more
2025-05-31
学术科研
我院康飞宇教授获韩国“碳谷奖”
5月23日,在2025年韩国春季碳会议上,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康飞宇教授荣获韩国碳学会颁发的“碳谷奖”(Carbon Valley Award),该奖项旨在表彰在碳材料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康飞宇深耕碳材料研究30余年,不断实现技术突破,促进产学融合,并在推动中、日、韩三国碳材料学术和应用领域交流合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康飞宇(中)获韩国碳学会颁发的“碳谷奖”“碳”索无界:架起国际交流合作之桥2003年,康飞...
more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426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4
/
31
跳转到
常用链接
关注SIGS
联系我们
校区地址:深圳市南山区西丽大学城清华园区
邮编:518055
友情链接
清华首页
研招网
校友总会
清华校历
校园参观
宣传资源
信息公开
预决算公开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 号